文化自信下的职教自强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文化自信下的职教自强之路

一提起中职教育,你会想到什么?一群中考失利、缺乏成功快乐、生活目标朦胧的花季少年,走进一所管理随意的学校里,用三年大好光阴摆弄螺丝和螺母,最后走向机器轰鸣的流水线?这种推测显得片面,却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职教育的地位薄弱和自信不足。

我校不甘于困在这种消极的局面中,希望能够大胆创新,谋求发展。2010年,我校以广东省入选20所中职、技校中第一名的成绩,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建设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近日,中山市学校文化建设现场会召开,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副局长周信与各镇区教办主任以及全市各中小学校校长畅谈文化兴校之道。我校作为唯一一所学校代表作现场经验报告,讲述其“敢为人先,自强不息,走高质量、有特色的职教发展之路”,赢得全场赞许。有教育专家这样评价我校:以文化之为,谋职教之位;以职教之为,谋社会之位。

文化自信是职业教育之魂,它感召着职教学校在经济社会的瞬息变化中,不断创新进取,坚持发展特色,以实现学校自身和受教育者的强大。

从1991年建立、1996年荣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来,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敢为人先”的精神驱动下,不断浸染博爱包容、务实开放、浪漫创新的香山文化,历经磨炼却始终品啜“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文明精髓,走出了一条有个性思想、有生命依托、有合作团队、有行为体现的职教自强之路,使得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让中职教育大有所为、中职毕业生大有作为成为可能。

一、有作为,才有地位

20世纪90年代初,沙溪镇政府在侨商侨胞的倾情支持下建成学校,并借鉴香港理工大学的名称,将我校命名为“沙溪理工学校”。当时,职业教育未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甚至在一些人眼里,中职学生低人一等。

沙溪理工人没有妄自菲薄和灰心丧气,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随着我市(中山市)“工业立市”强市战略的实施,技能人才需求会大幅攀升,中职教育将大有可为,只有勇于创新,做大做强,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沙溪理工人始终不忘教育的根本使命:让学生学会做人,学好技能,为学生拥有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事实上,培养一位优秀中职生和培养一位优秀大学生同样重要,但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其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难度更大。沙溪理工人知难而进,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内在品质,让中职生走出“落后”阴影,重树自信,以有用技能获取人生幸福,以高尚品德赢得社会尊重。

肩承使命,沙溪理工人兢兢业业、锐意进取,战胜了初创期的艰辛、低迷期的考验和竞争期的挑战。创校不久,我校首创被誉为“广东职教三大办学模式”之一的“立交桥”办学模式。新世纪以来,学校再创“专业对接产业链”的中职沙溪模式,即“专业拓展对接产业链、实训中心对接产业链、专业教学对接产业链”,让办学与市场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

有为者终有位。2008年,为适应全市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解决校舍不足的难题,我校成功引进社会资金1600万元,建成一座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教学服务大楼,这是全省首次大规模引进社会资金办职教。

经过20年的奋斗,我校已从一所仅有2个教学班100余名学生的小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具有80多个教学班5000多名学生的大学校,还在梅州蕉岭、阳江阳春、汕尾陆丰等地设立教学点。为支持国家示范校创建,沙溪镇政府加紧收购周边工厂用于学校建设中山设计师村,希望将其建成类似“北京798设计师村”的文化创意基地。得知镇政府要为学校征收用地,格坑村乡亲给予了很大的理解与支持,让我校师生深为感动。

二、有创新,才有发展

沙溪理工学校这艘职教之舟,能够在顺流、逆流之中,始终鼓满风帆、破浪前进,这是因为沙溪理工人始终坚信职业教育大有奔头,中职学生大有前途,并通过各种努力向外界证明这一点。

我校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广州美术学院等10余间科研机构和高校,100多间企业等开展全面、深度和高端的产学研合作。除选送教师到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学习,打造一支比例高达89%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外,我校还聘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张肇达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肖文陵教授等40多名知名设计师与学者担任我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顾问。

我校建成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和国家级服装实训基地,引进价值约210万元服装行业最先进的美国格柏系统,并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合作投资900万元建成珠江口西岸的国家纺织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其检测报告全国有效。

2010年11月,学校主办主题为“时尚中国、环保未来”的“天竹杯”休闲服装设计大赛暨天竹产业联盟链接会以及中国·沙溪产学研高峰论坛,这是我市职业学校首次举办的高规格全国性活动。

在“立交桥”办学模式基础上,学校结合珠江三角洲区域(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需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贴人才需求,打造了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维修与应用、会计3个省重点专业。2012年,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和工艺美术专业也通过省重点建设专业评估,至此,我校5个专业全部晋升为省重点专业。随着沙溪镇服装产业链的完善,我校先后融入服装产业链的展示、检测与营销环节,增设了模特专业,并在全国中职学校中首创了纺织品检测专业。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开幕,学校与企业联手开发的“变温T恤”获特许经营,实现了专业建设完全融入产业链的目标。

我校坚持根据岗位需求加强实践教学,服装专业学生直接为企业设计新产品,并为三番等9家服装公司进行季度产品订货会时装表演,还在企业开办霞湖世家店长班、丰田精英班、英仕学生实训专线等。其中,英仕学生实训专线生产的晚装单件销售价高达7900元,学生实习期间就正式顶岗,月薪达2000多元,实现了“上学就是上班”,大大减轻了家长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三、自强不息,和谐发展

有一位资深教育学者这样评价沙溪理工学校:难能者,本校能之;难得者,本校得之。从“不努力,进理工”到“要努力,才能进理工”,再到现在“进理工,能成功”,一路的平淡和辉煌,一一凝聚着我校师生对这项事业的执着。无论时局如何变化,我校始终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清醒认识,以底气赢取财政资金支持、以实力在全国技能大赛上争金夺银、以质量到世博会推广自主研发的“变温T恤”,以自信在世博会舞台上展示我校独特的文化魅力。

“理工崛起,我的责任。”上到学校行政班子,下到各部室、各科组,每一位教师把青春和理想植根于学校的发展中,精诚团结,日夜拼搏,以学校为家、以事业为荣、以工作为乐、以学习为命的教职工比比皆是。“校兴,我荣;校衰,我辱”已经内化到我校师生的骨子里;“你好,我好,学校好,学校好才是真的好”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集体追求。自信、积极的文化为我校造就了多名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另外,现中山市职业教育领域中名校长名教师共有4位,其中3位就来自我校。

我校推行“多元制”评教机制,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企业人士、资深教育专家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交流、评价、商讨教学行为。对学生评价推行个性化学习的“学分制”,调动学生积极性,解决“厌学”问题。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发展一步一台阶:2007年~2012年,我校连续5个学年荣获中山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中的第一名;荣获“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赢得时任省委书记汪洋的亲自表彰;我校师生连续7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13个一等奖、11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特等奖和一等奖,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亲临指导,赢得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多次肯定。2010年,我校以广东省入选20所中职、技校中的第一名,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建设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我校绝大部分专业技能取证率达100%,且连续15年居高职类高考全市第一,培养了3万多名既擅长合作又能独当一面的中高级技能管理人才,年均就业率达100%,且每位毕业生均有2~3个工作岗位可供选择,40%的学生还能考入大学继续深造。他们中既有像全国劳动模范刘庆苗这样的杰出人才,又有陈雅洁、林永健等知名设计师,也有李庆伟、李伟声等创业明星,还有余志荣等农村干部,更有大批企业一线的技术管理骨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008年、2009年连续两次,包括《人民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10家新闻媒体组成的中央新闻采访团前来我校采访报道,把我校优质的文化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范本进行宣传。

长风破浪,云帆直挂。自信自强,永不止步。未来,我校将以大教育的目光与胸怀,以和谐发展的高度与广度,不断吸收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优质成分,博采众长以滋养新时代的职业人才,在敢为人先、自强不息、高质量而有特色的职教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