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部环境的发病机理
人体的内环境是生命存在的依据,它由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结构和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及其功能活动共同构成。人体通过阴阳五行调节、脏腑经络调节、气机升降出入调节等调节机制,保持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内环境的自我调节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使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相对的动态平衡或稳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体内环境有时会失去正常的调节控制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环境,从而导致内环境阴阳气血失衡。影响内环境的因素有体质、精神状态和遗传因素等。
1.体质因素
从个体的体质因素来看,个体的体质特征往往是决定能否抵抗外邪入侵的关键因素。一个人的体质是影响发病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当许多人同时感受外邪入侵时,个体体质也往往决定了是否发病以及发病的症型,不同体质的人所易感受的致病因素或好发的疾病也各不相同,同样,他们对相同的致病因素或疾病的抵抗和耐受性也有所不同。比如身体瘦弱的人体内多火,就容易劳累咳嗽;肥胖的人多是痰湿而肥胖;老年人肾气多虚弱所以多病;体质强壮的人抵抗力强不易发病;体质虚弱的人抵抗邪气的能力较差,经常容易生病等。换一种说法,当体质强壮的人生病,就说明邪气非常盛,而体质虚弱的人,哪怕只要感受一点儿轻微之邪也就可能发病。强壮的人发病多为实证,体质虚弱的人发病多为虚证。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所能耐受的邪气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体质偏阴或偏阳,就可能影响机体对寒热的耐受性。有的人阳偏盛,机体内感受到暖和,抗寒能力就较强,感受一般的寒邪就不容易发病,即使有一些不适,也很可能自愈,但是遇热邪却容易得病。而阴虚的人怕冷,耐热能力较强,但是感受寒邪时却容易生病,甚至直中三阴。
外邪的性质并不完全决定何种性质的病证。体质不同的人,当外邪入侵的时候,其致病的性质各不相同,具体会发为何种性质的病证,往往与体质类型有关。人的体质有阴阳偏重的不同,当外邪入侵后,致病就会因人而化,病证的性质和机体的表现也就会随着发生变化。
当病情随着体质而变化的时候,称为从化。当机体感受外邪后,由于体质各不相同的特殊性,病理性质也往往发生不同的变化。比如几人一同感受风寒邪气,阳热体质的人多从阳化热,而阴寒体质的人则容易从阴化寒。所以,某些病邪或疾病的易感性和发展的过程,往往取决于体质的特殊性。
2.精神因素
不是所有的人在感受外邪时都会生病,除了体质的因素,人的精神状态也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受其情志因素的影响,当情志舒畅、精神愉快、气机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时,正气就会很旺盛,此时,邪气就难以入侵;当一个人情志不畅时,精神异常、气机逆乱、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异常时,正气减弱,抵抗力变差,外邪入侵容易而发病。不仅如此,精神情志因素还密切关系到疾病的发展过程。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不同,其发病的缓急、病变的证候类型也不一样。比如,大怒大惊、大喜大悲这些剧烈的情志波动,就容易引起急病症。而神虚胆怯的人,容易心神慌乱,气血失调,精神抑郁或久悲失志的状态持续时间长了,就会影响脏腑气血的生理功能,从而促发慢性疾病。
一般情况下,精神兴奋状态下机体病变多为实证,精神抑郁状态下机体病变多为虚证。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因为精神因素也有强弱,比如长期精神紧张,就会损耗阴精,致使肝阳偏亢,心火较旺,出现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等病症,所以两者兼有错杂的病证也经常发生。
总之,人人都有七情六欲,这是人之常性。但是,不良的精神情志,不仅会削弱人的正气,容易得病,还有可能通过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诱发一些内伤疾病。
3.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也是引起阴阳失衡、诱发疾病的因素之一。遗传因素从两个方面影响机体疾病的发生。一方面是遗传因素影响人的体质类型,不同体质的人对外邪入侵的易感性和耐受性是不同的,因此发生疾病的情况也不同。另一方面是在人类遗传过程中,亲代所发生的某些疾病也有可能遗传给后代,这种情况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遗传病”。遗传病是指从父母接收到致病基因而引起,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形成或已经潜伏,这种病是终生性质的,必须经过特殊治疗,否则患者将会痛苦一生或者很早死亡。遗传病一是以垂直方式一代一代传下去,以一定比例出现于同一家庭的成员之中,这是它的特点和规律。
中医学理论认为,遗传病的发生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所导致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肾的精气亏虚造成。肾为先天之本,肾的阴阳是否平衡,直接影响到人体的阴阳平衡,如果肾虚,就必然会导致人体的气血阴阳失去平衡,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就得不到保证,所以出现了相应的病理变化。
综上所述,中医的发病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导致发病的重要条件。内外环境通过影响正气和邪气的盛衰而影响人体的发病。如体质、精神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影响着正气的强弱。若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情志不畅,则正气减弱,抗病力衰退,邪气则易于入侵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