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近代中国牛奶消费:对近代上海乳业市场发展及其管理的考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导言

食物维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食品安全已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牛奶更是其中焦点。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牛奶曾经作为征服者的食物,受到汉民族的排斥。注1除了西北游牧民族外,汉人和多数少数民族是很少食用奶制品的,奶制品“始终处于中国饮食体系的边缘,从未成为中国传统饮食的主流”王书吟:《哺育中国:近代中国的牛乳消费——二十世纪二、三〇年代上海为中心的考察》,(台北)《中国饮食文化》,2011年第1期,第215页。。但今天,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成为乳品消费的主体。牛奶成为中国民众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奶粉,成为万千母亲哺育婴儿的重要选择。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波及整个中国乳业,导致消费者对整个行业信任缺失,纷纷争购进口奶粉。这股争购热潮,在2013年导致欧美多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出台措施,限制中国大陆消费者大量购买婴儿奶粉。奶粉问题进一步蔓延到了其他食品,引发国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忧思。此后,“食品安全”成为网络媒体、学术界及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

注1(美)尤金·N.安德森著,马、刘东译:《中国食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2页、第140—141页。

如果重新检视百年前的乳业,就会发现其与今日的乳业格局,大为不同,如图1-1所示。

图1-1 传统售牛乳者

资料来源:《图画日报》1909年第99期,第8页。

图1-1形象生动地展现了20世纪初牛奶业的某个侧面,从中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第一,在20世纪初,大多数中国人喝牛奶还是直接从牛身上直接挤出,不经其他手续。第二,牛奶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冬令补品。第三,牛奶中掺水问题严重,所以消费者要在一旁监视挤牛奶的全过程,以免受到讹诈。这三点也正是本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书主要介绍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50年代上海乳业市场的发展和政府的管理措施,除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外,还将描述当时市场发展的情形,探索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并不旨在书写一部近代上海牛奶产业史,尽管在书中必然要处理对乳业市场的论述和分析。本书更希望通过梳理相关史料,将牛奶这种古已有之的食物置入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背景下,在商品化过程中,勾勒出制度的变迁,析论行业标准是如何建立以及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