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成员对美防区外战争的反应[1]
吴宇
【内容提要】 北约建立以来,通过或者围绕北约机制从事防区外战争就是美国与欧洲盟国在联盟防务问题上的一项重要议题。冷战结束后,这一问题由于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增加而变得更为突出。不过,北约至今仍未能就此问题达成共识,并拟出一般的行动机制。本文通过对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进行分析发现,安全环境、联盟战略、国家战略以及防务分担等构成了北约欧洲盟国对美国从事防区外战争做出政策反应的决定性因素。此外,北约盟国对联盟主导国美国从事防区外战争进行合作的意愿和能力,也会受到国际结构的压力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美国外交政策 北约 防区外战争 联盟内行为
关于联盟—战争关系的研究一直存在两个根本性的理论问题。第一,联盟为何会引发战争,以及为何能防止战争?第二,战争会对联盟产生哪些影响?也即在战争爆发后,哪些因素影响着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冲突与合作?本文主要关切第二个问题。一般来说,传统的军事联盟一般都或明确地、或含蓄地规定,针对一个或多个成员国的攻击将被视为针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如果发生那种情势,其他成员国将采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手段做出反应,以履行“集体防御”的职责。在其中,联盟伙伴对“防区”(defense area)进行什么样的界定就十分关键。传统的联盟—战争研究就主要基于此种模式对联盟行为及特点进行分析。也应该看到,联盟并非总是针对防区而存在,它的活动与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主导国在防区之外的战略利益的影响。北约(NATO)正是这样一种经典联盟。一方面,《北大西洋条约》第五条有类似的规定,并为北约组织确认了一个联盟“防区”,[2]成员国在联盟框架下的责任和义务主要是建立在该“防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北约几乎在建立前后就陷入一个或多个成员国参与防区外(out-of-area)安全问题的麻烦之中——起初是1948年的第一次柏林危机,紧接着是1950年的朝鲜战争。这些事件既使北约盟国在不同程度上变得更加团结,也导致了盟国内部的诸多不和。
因此,北约从事防区外战争既挑战了传统军事联盟的实践——通过相互援助以维护既定联盟防区的集体安全,也挑战了军事联盟的传统研究模式——某一联盟围绕防区与潜在的敌对联盟或国家之间的战争关系。本文主要研究联盟主导国美国通过或者围绕北约机制(through NATO mechanism or around it)在北约成员国范围之外(extra-NATO)或防区外从事的战争,北约盟国对此如何反应?它们为何做出那些反应?鉴于美国的主要北约盟国就是欧洲盟国,特别是英国、法国和1955年之后的联邦德国。因此,本文主要关注英法德三国的政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