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毫无疑义的是,这是光俊君的第一本专著。
2015年,光俊君来复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是他自己和我提及的。我向来都尊重学生对于论文选题的考虑,只是告诫他,话题敏感,需要有独到的视角、高远的立意。现在看来,他应该是基本完成了任务,值得肯定和赞赏。
光俊君的专著以民族国家的分离运动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历史分析方法,在界定分离运动概念的基础上从结构与能动(制度与行动者)相结合的视角对分离运动的发生机制、发展脉络和治理逻辑等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亚齐、魁北克、南苏丹和瑞士进行了具体案例的研究。尽管对此领域的研究国外已经有不少成果,但是相对来说,国内的研究尚属鲜见,就此而言,光俊君的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作为序言,我并不想对本书的具体内容进行讨论,而是想抛开光俊君的研究,就分离运动这样一个话题从更加广义的角度谈点看法。
《三国演义》有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似乎是中国历史的“常态”。如果把时空拉到世界,情形也几近雷同。只不过,在中国的文化中,所谓分分合合的价值取向也有较高的共识度,即几乎谁都认为,合好于分,分不如合。在现代国家,这样的问题依然存在,譬如说,一些分离运动造成的国家分裂状态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被接受的状态?现代国家在何种条件下存在着分分合合的态势?
总体而言,民族国家成为普遍被接受的国际主权实体之后,分离运动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不可接受的逆民族国家运动,几乎不再有国家愿意看到境内族群—区域分离出去。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能够接受新的民族国家的诞生,我们仍然在有限的范围内接受并认可个别新生的民族国家。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看待分离运动,需要有历史的、辩证的视角。
回到《三国演义》的天下大势,分合之争依然是“大势所趋”。“势”似乎是一个特别的概念,总是意味着事情的发展趋向。从历史的发展潮流来看,统一似乎是大势所趋,分裂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插曲。倘使以平常心待之,分离运动只是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一段插曲。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对它的研究就没有意义了。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分离运动涉及国家权力、资源分配、政治制度、政党组织、群体权利等多个政治学的重要议题,这就奠定了分离运动研究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分离运动的研究是学术界应该需要重点关注的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意义更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这一问题的产生机制、发展脉络和治理体制的研究能够为政治学、民族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提供一定的知识增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更是具有较大裨益的。
在中国讨论分离运动总是有所深意的,即使是不讨论中国的案例。光俊君的专著对中国的事情没有提及,我想这并不代表他不关心中国。最起码的是,笔下无中国,心中有中国。中国人做学问自然应该立足于中国大地,即使不写中国,但应该关心中国。多民族国家的中国不可能没有民族问题,只是说,从何种立意、何种角度、何种方式去切入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研究民族问题是大有可为的。
当然,分离运动的议题非常丰富,对此的研究应该是可以继续挖掘和探讨的。想来,这是光俊君的第一本书,不仅是他博士期间的总结,更是他学术生涯的起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光俊君的书只是分离运动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而已。因而,对这本书不能一味地赞赏,也不能过多地苛责。作为他的导师,应该鼓励他以此书的出版为契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加努力地探索。
是为序!
桑玉成
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