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游IT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快樂的根源

小時,一直以教學為我一生事業,從沒想過創業,後來卻「下海」從商,至今不知不覺已20年了。這不是命運的安排,而是理性抉擇的結果。

為甚麼?

因為不論從事甚麼工作,把自己的興趣和強項盡情發揮才能爭取到最佳的成績。

記得小學時最喜歡打乒乓球。在大學就讀時,我是大學的乒乓球校隊成員,並且數度為自己的宿舍李國賢堂贏得冠軍。

那時大學為我們聘請國內乒乓球名師指導。教練為我分析敵我的形勢:我的特點是身型短小,不利跟對手搓波,長短球之間容易被人攻下;但我行動矯捷,最好以快打慢,速戰速決,於是他囑咐我勤練必殺技「擦邊球」——就是把球打在四個角位,尤其近網的邊位,即使身型高大的對手也難以招架。於是我日以繼夜地苦練。結果不負所望,讓我和隊友三奪舍際乒乓球冠軍。

抉擇前途時,先要撫心自問:自己有甚麼長處短處、甚麼東西真的讓你心動,然後跟隨自己的想法勇往直前。切忌人云亦云,盲從跟風!

不過,我最大的興趣依然是地圖。我從小學開始便愛翻地圖——小學時沒有甚麼娛樂,只懂去圖書館,因為個子小,只能碰到書架最底層的書本,那些全是厚重的大本地圖。漸漸地,我發現地圖令人認識歷史,認識世界。

中學時期,我更開始蒐集地圖擺設,第一件藏品是1984年推出、以香港地圖為主題的首日封,5元的郵票是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內1819年的中國地圖。在至今收集的無數張地圖和不同類型的地球儀中,以在西班牙古董市集內搜羅到的最古舊,那是刻劃了世界地圖的玻璃酒杯,據說是以前歐洲帝王專用,支撐著酒杯的鋁架內可以點火暖酒。想像以前的帝王一邊喝酒,一邊看著世界……地圖就是這樣帶你縱橫東西南北、古往今來,令人著迷。

上大學地理系是我當然之選,後來創業也為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lS)。2003年「沙士」襲港時,地圖再次發揮威力——我花上3個星期不眠不休地繪製出全球的「沙士地圖」,顯示病毒散播情況,不單惠及港人,連美國疾控中心、世界衞生組織都採用了。

由此我體會到,興趣結合個人強項,常常無往而不利。事情做得格外出色之餘,成功感也油然而生。

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前哈佛商學院高級副院長Robert Steven Kaplan數年前的一篇文章,談及個人潛能與職業,我至今依然記憶猶新。在他任教哈佛時,當過許多高級行政人員和MBA學生的導師,令他驚訝的是,當中不少在行內看來是「當紮」之輩、收入惹人豔羨的「高級打工仔」,原來滿腹悔怨,深覺自己入錯行,但要轉行似乎又太遲……

文章其中一個要點,是鼓勵我們在抉擇前途時,先要撫心自問:自己有甚麼長處短處、甚麼東西真的讓你心動,然後跟隨自己的想法勇往直前。如果求職擇業時人云亦云,盲從跟風,午夜夢迴,你也許只有一聲聲嘆氣!

岔開一筆,雖然打籃球也是我的興趣,但礙於體型我少有落場,但中小學時我卻一直參與其中——以隊長/領隊的身份,奔走於多個大小籃球比賽之中,負責統籌和聯絡事宜。

因此,我覺得不論工作或業餘興趣,能夠找到自己的定位作出貢獻,寓興趣於工作,兼且發揮所長,是動力和快樂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