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工作与社区教育: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发展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社区教育工作经验

20多年来,教育系统关工委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推动社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在工作中,教育系统关工委将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将加强领导重视作为开展工作的关键,注重发挥“五老”优势。在教育部关工委的指导下,各级教育系统关工委针对社区教育的发展问题开展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完善基层组织和机制建设,打造特色品牌,组织学习交流,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目前,教育系统关工委社区教育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一 坚持围绕中心,致力立德树人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能够取得成效的首要保障,立德树人、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则是教育系统关工委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系统关工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在大局下谋划,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展开工作布局。在社区教育领域,教育系统关工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配合补充,协调各类资源,在社区中开展青少年关爱教育工作。无论是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家风家训、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文明教育,还是开设社区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相关讲座,或者对青少年进行课程作业辅导、科学文化教育、艺术特长教育,都是教育系统关工委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具体做法,都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 强化组织领导,争取领导支持

强化组织领导是教育系统关工委开展具体工作的第一个步骤。教育系统关工委在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以现职党政领导为主导,提出工作任务。只有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关工委工作才能融入大局。因此,教育系统关工委“五老”同志一直以来坚持积极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争取领导支持。从各地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工作经验来看,领导越重视、支持的地区,相关工作开展得越好。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由于市、区教育局领导都重视、支持,促使教育系统关工委在当地家长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为整个内蒙古地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一大亮点。2017年启动的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联系点创建工作也说明了领导重视对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各联系点所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高度重视社区教育联系点建设工作,根据地区实际研究制订社区教育联系点建设实施方案,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严抓工作落实,联系点建设工作才能在短期内取得巨大进展。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江西省新余市龙州社区联系点的建设工作获得了强大的经费支持,硬件条件极大改善,专门建设了宽敞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镇江市教育局关工委、上城区教育局关工委等都成立了专门负责社区教育的工作小组。领导重视到位,教育系统关工委社区教育的各项具体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 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只有加强教育系统关工委自身建设,才能为工作提供不竭的动力,保障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长期以来,教育系统关工委都把自身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之一。2009年教育部党组20号文件就提出,要“认识加强教育系统关工委建设的重要性”,教育部关工委历年工作要点也以“组织建设”为重要任务。在党组的重视下,到2016年,各级教育系统关工委积极动员、组织“五老”,组成了一支超过190万人的“五老”志愿者队伍。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系统关工委不仅重视完善组织结构、壮大“五老”队伍,还积极探索建立各项工作机制,包括但不限于社区教育联系点的领导机制、保障机制、共建机制、“五老”志愿者的激励机制、“五老”讲师的进入和退出机制等。当前,内蒙古自治区青山区、北京市昌平区等地区都在积极探索优化“五老”团队人员结构的方式方法。“五老”们还认识到,时代在发展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在变化,青少年本身也处于不断成长变化当中,只有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坚持创新工作方法,才能真正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因此,他们特别重视改革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近年来,教育系统关工委积极结合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介,采取更加灵活多样、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上海市杨浦区结合“人文行走”、非遗传承等社区特色项目,创新了亲子教育课程;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体局关工委通过举办“小发明”“小实验”等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北京市昌平区教育系统关工委与区精神文明办携手,通过微视频征集、巡回演讲等方式开展家风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 组织学习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教育系统关工委在长期实践中发现,通过学习交流能够快速推广经验,促进社区教育工作开展。很多地方的教育系统关工委长期习惯于对接教育系统内部,不熟悉跨界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方式。通过交流学习先进经验,能使他们少走弯路,快速推进工作。教育部关工委多次主导召开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社区教育工作研讨会,几乎每次会议都要求各参会单位提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邀请拥有典型经验的地区代表发言,研究关工委社区教育的可行经验,探讨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自2016年以来,已经连续三年大力推动社区教育经验的交流学习。各地教育系统关工委也注重组织地区性的经验交流、总结表彰会议,互相学习、共同推进工作。天津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每年召开社区教育现场推动会、经验交流会,利用关工委简报和通报,积极宣传推广“五老”在社区进行青少年教育的典型经验;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局关工委采取先试点、再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的方式,由点到面、稳步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吉林省双辽市教育关工委和社区关工委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或经验交流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北区教育系统关工委通过在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联系点威奇社区召开现场会的方式推进工作;云南省教育厅关工委也是通过抓典型、召开现场会交流学习的方式推进社区教育建设。各地教育系统关工委通过学习交流开拓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吸取先进的工作经验,根据实际情况推广典型工作方式,增强社区教育的实效性。

五 弘扬“五老”精神,发挥“五老”优势

“五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具有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时空优势和亲情优势。他们大多是所在社区的文艺骨干、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员、志愿服务队队员等,能够在青少年成长成才路上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是关工委工作的主体,是青少年关爱教育志愿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系统关工委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力量。教育系统关工委充分调动广大“五老”的积极性,组织“五老”宣讲团到社区进行宣讲,引导学生开展假期社区实践活动,与社区青少年结对子,关爱帮扶社区弱势青少年群体。“五老”同志们独特的优势和魅力,为社区教育工作涂上了丰富的色彩。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关工委根据“五老”在书画等方面的特长打造社区特色关爱教育平台;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关工委“五老”讲师团提供“菜单式”课程,根据社区需要进行宣讲;海南省儋州市大同社区组织“五老”教师到学校开展红色教育;河南省郑州市康桥华城社区的“五老”同志自觉参与“文化兴家园”志愿服务,工作内容拓展到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的方方面面;湖南省湘潭市和平社区的“夕阳红五老”志愿服务队在社区中积极宣讲党史、辅导青少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社区鼓励“五老”发挥余热,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西藏自治区革吉县教育系统关工委重视“五老”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积极动员他们根据自身特长参加青少年关爱教育工作;青海省西宁市文亭巷社区则探索了一系列服务“五老”人员的措施,带动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弘扬‘五老’精神,发挥‘五老’优势”,既是教育系统关工委以往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其未来进一步深化社区教育工作的必由路径。

六 依托基层社区,做好阵地建设

阵地建设对于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教育系统关工委非常注重依托基层社区建立关爱教育工作平台。随着教育系统关工委开展社区教育的力度加大,关爱教育工作平台也建设得更加成熟。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主渠道的社区教育网络尚未健全,关工委参与建立的社区关爱教育平台就成为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的主要阵地。一般由社区提供场地,凝聚社区工作人员和包括“五老”在内的广大志愿者群体,根据地方特色开展教育服务活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关工委就与街镇和社区关工委紧密合作,利用社区优势资源,在全区一半左右的社区都打造了有特色的社区关爱教育工作平台。其中,长期坚持并且成效突出的有新田社区的“傅婆婆暖心室”、新房社区的“爱心爷爷课堂”、八○一社区的“杜老师工作室”等。类似的案例还有河南省郑州市康桥华城社区的“康桥学堂”,承载了所有跟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相关的“五老”活动;云南省昆明市黄家庄社区的“阳光驿站”,是关爱特殊家庭儿童成长的平台;吉林省辽源市西城社区的“少儿温馨港湾”活动室,陕西省西安市劳动一坊社区的未成年人“多彩课堂”,河北省邯郸市的“东吾吉村老干部活动之家”等,也都是非常典型的社区教育阵地。通过这些阵地,社区、“五老”、学生及其家长都被凝聚起来,使社区教育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七 彰显工作特色,打造工作品牌

活动推动、打造品牌是关工委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社区教育涉及的工作内容非常广泛,而关工委的力量毕竟有限,很难面面俱到。因此,教育系统关工委非常重视彰显特色,围绕某方面的重点工作打造品牌,把相应的工作做深、做精,进而发挥广泛的影响力,以点带面地推动工作。“老校长下乡”就是近年来教育部关工委打造的典型工作品牌之一。经过长期的探索,各地教育系统关工委也结合本地实际创建出很多具有推广意义的关工委社区教育特色品牌。例如,广东佛山、内蒙古包头、浙江杭州等地教育系统关工委积极探索家长学校规范化的路径,将推广科学家庭教育方法作为当地主要的社区教育内容;江苏镇江、河北邯郸、浙江宁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西桂林、贵州安顺、辽宁抚顺、陕西西安、四川成都、山西阳泉、云南安宁、山东滨州等地教育系统关工委紧紧依托社区资源,以“四点钟学校”“四点半课堂”等为代表的青少年课后服务平台遍地开花;福建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多年来利用爱心企业捐助的资金购书支持农村教育,形成了“送书读书用书”公益助学系列活动品牌。在这些品牌的辐射效应下,更多的地区争相效仿,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

八 善于借力借势,坚持协作共享

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事业。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过程中,教育系统关工委必须与广泛的社会力量进行合作,才能取得最佳成效。长期以来,各地教育系统关工委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与专业社会组织合作、辖区单位协作等工作方式,不断完善协调机制,在教育资源、活动经费、师资队伍等方面形成了广泛的共建、共享、协作网络。江西省新余市教育局关工委积极配合龙州社区,统筹辖区内的教育资源,由关工、义工、社工组成“三工”队伍共同推进社区教育;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华中师范大学社区,学生志愿者与教育系统关工委的“五老”分工合作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服务活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教育局关工委与专业的早教机构有效协作,在都兰社区开展幼儿早教和社区家庭教育活动;在福建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的推动下,爱心企业明视眼镜公司在其鼓楼区旗舰店挂牌首个“关爱下一代”青少年课外阅读基地,助推社区教育工作;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关工委紧密联系金山街道,促成金山街道辖区内的崇实女中、穆源小学等6所中小学与杨家门社区、西津渡社区等5个社区结成对子,签订《学校和社区共建协议书》;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汇泽路社区的“社区教育关工委班子”凝聚了心理咨询师、社工师、“五老”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协作网络的建立,加强了教育系统关工委与社区、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联系,建立起多方联动机制,丰富了教育系统关工委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资源条件。

九 开展调查研究,强化理论引领

教育系统关工委社区教育工作历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引领实践的历程。持续不断的调查研究与理论创新,总结了教育系统关工委社区教育工作的丰富经验,为新时代推进社区教育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关工委就曾与中国关工委合作开展国内社区教育情况调研工作。进入21世纪,尤其在社区教育中心成立之后,教育系统关工委在社区教育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力度更大,教育部关工委先后承担了多项社区教育方面的重要课题,不断深化理论方面的探索。在教育部关工委的支持和带动下,各地教育系统关工委也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根据调研结果改进社区教育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良性循环。近年来,教育部关工委着力加强“点上指导”,围绕社区教育联系点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专题调研,明确教育系统关工委社区教育工作的方向、目标和任务,逐渐完善了教育系统关工委社区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十 重视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

舆论宣传一直是教育系统关工委的重点工作之一,能够从多个维度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第一,宣传工作可以提升关工委的影响力,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成长成才问题;第二,宣传“五老”先进事迹,可以激发“五老”的工作热情,带动更多老同志学习先进典型、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事业;第三,广泛宣传地方优秀工作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工作提供参考,促进全国各地社区教育全面繁荣发展。教育部关工委大力建设“一网一微一刊”(教育部关工委网站、教育部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和工作刊《心系下一代》)等宣传平台,并在教育部关工委官网开辟了社区教育专栏;对社区教育中心创办的内刊《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也高度重视,建立了包括“社区教育联系点工作交流群”在内的各类微信群加强工作交流;着力加强与中国关工委《中国火炬》杂志和微信平台,以及与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的联系,全方位、多角度、高频次地宣传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各级教育系统关工委不仅重视及时报送消息、弘扬先进典型,还开始探索规范宣传工作制度,涌现了不少新的亮点。比如,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建立了规范的评选表彰和宣传推广制度;吉林在全省推广了创建“新时代传习所”的经验。通过这些宣传弘扬了“五老”精神,也展现出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使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和支持教育系统关工委社区教育工作。靠典型宣传、用榜样说话、以品牌示范,是我们做好宣传工作,促进关工委社区教育工作发展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