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记忆有办法(“四特”教育系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中学生记忆能力的特点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目的是为了祖国四化建设,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而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就是党所提出的我国当代人才的规格或标准。

这样的人才的培育和成长的过程,关键在于早期,在于青少年时代。如长江大河之有源,万丈高楼之有基,成荫巨木之有根。中学生,其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未定待定,趋向和接近于成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在树立远大理想,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接受革命、科学的教育方面,具有最大的可塑性。通过对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分析,从而正确地扶植、引导、校正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不规范的行为,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认识能力的发展

认识能力就是智力,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客观事物的能力。

中学生的认识能力,随着年龄增大、年级增高而发展,但发展并不平衡,差异日益显著。初中二年级,是认识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高一下学期、高二年级则是中学生认识能力趋于稳定状态的阶段。

下面就认识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别谈谈它们的基本特点。

(1)感知能力的发展

感知,是指感觉与知觉这两个认识客观事物的认识形式。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它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是认识能力的基础。

中学阶段,由于各科教学和各科课外活动,要求他们比初中生有更高的感知能力,要求他们能更细致地分析和理解外界事物,因而,他们的感知能力发展较快,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感知的目的性明确,自觉性提高,时间性稳定。小学生感知无意性和兴趣性较明显,比如,看一幅画,往往被整个画面所吸引;或被一些鲜明的颜色、神态吸引,忘了观察的目的。

初中生则能自觉按教学要求去观察客观事物,并能较长时间地进行稳定的观察。高中生则不受情绪和兴趣的制约,能注意事物的细节,能比较全面地、细致地观察,并通过观察,比较事物的本质属性,如做实验(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电子、电工等等)时,都明显地表现出这些特点。

②感知的精确性、概括性的不断发展。小学生感知的一个明显缺点,是笼统而不精确,不善于区别事物的细致差别。中学生对比事物的正确率逐步增加;理解事物由抽象到具体。

研究表明,初中生视觉感受性比小学一年级学生增高60%以上;高中学生的视觉感受性和听觉感受性都达到了成人水平,有的甚至超过了成人。他们在这方面之所以能不断发展,是由于思维参加到知觉活动中,能够观察到对象的主要本质,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

③感知活动中,开始出现逻辑性知觉。中学生感知活动中的逻辑性知觉,主要表现在:能把学习到的一般原理、原则,与观察到的个别事物联系起来,把所看到的图形和有关几何定理联系起来。

④感知活动中,空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中学生在学习物理、几何、绘画等学科时,除了直观了解,还能在抽象水平上理解各种图形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间的复杂关系。它说明中学生的空间知觉有了新发展。

感知能力是中学生认识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教师应根据其特点,提高他们感知的自觉性,扩大他们感知的范围;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灵活多样的直观教具,使学生产生完整、鲜明、精确、生动的表象,从而发展他们的感知兴趣和能力。

(2)记忆能力的发展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储存反映,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留下的痕迹。中学生记忆的特点:

①记得快,尤其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记得比较牢固。曾经有项研究表明,在同样长的时间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记住材料的数量,比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几乎多四倍,达到了记忆的“高峰”。这段时间里记住的诗词,往往终生难忘。

②有意识记忆在进一步发展。小学生的记忆,主要靠老师提出来。中学生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目的的明确,逐步自觉独立地检查记忆效果,选择良好的记忆方法,有意识地进行记忆。

③理解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小学生机械记忆占优势地位。到了中学,由于学生知识日益丰富,逻辑思维进一步加强,加上教学内容深刻地反映着事物本质,理解记忆就成为中学生主要的记忆方法。

④抽象记忆日益发展,小学生很大程度上靠具体形象记忆外界信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许多抽象概念,能进行推理、证明,抽象记忆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根据上述中学生记忆的特点,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和发展良好的记忆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记忆效果。

(3)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进行规律性探讨的反映。它是认识能力的核心部分。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如下特点:

①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要地位。小学生主要是从具体的形象进行思考。初中生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比如,学习物理时,对“力的作用与反作用”这个概念,最容易接受的例子是用“马拉车”来解释,即马和车都是施力者,同时它们又都是受力者。

但是,对一些缺乏直观现象作基础的内容,初中生的理解就比较困难。而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他们能够用理论作指导,综合分析各种事实,从而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又如,学习化学,在学了卤族、氧族、氮族等非金属元素后,开始学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等理论;接着,以周期律等理论作指导,再去学碳元素以及各金属元素。这就包括了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整个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明显地表明学生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抽象思维高度发展。

②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初中生已不满足教师对事物表面现象的描绘和讲解,开始独立地寻求和争论各种事物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他们进入了一个喜欢怀疑和争论的时期。但还不成熟,有时热衷于片面的、非原则的争论,有时孤立地、偏激地看问题。

高中生独立思考能力比初中生提高了一大步,首先表现在他们能有组织地进行思维,能比较自觉地从本质上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他们也怀疑、争论,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初中生那种思维的偏激现象;他们一般不人云亦云,不仅能正确地对待学习材料,还开始思考自己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根据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等等,以促进、启发他们自觉地组织思维活动和掌握辩证唯物的思维方法。

(4)想象能力的发展

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人脑将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产生出新表象的整个心理过程。表象材料的数量和质量、人的思想意识和品质、言语水平的高低,是想象的基础,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想象十分丰富、生动。他们从看到的电影中,产生了对艺术形象的神往:如将来作个航海家、探险家、飞行员、演员,等等。他们还根据老师的生动描述和自己阅读的书籍,产生丰富、生动的想象。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认识自己、对自己做出评价的能力。它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

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有的。人在社会交往中,逐渐把自己当作主体从客体中分出来,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认识到自己的义务,这样,自我意识便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独立性、闭锁性、自我评价三个方面。

(1)独立性

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这时,他们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大人看待,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意见,也愿意承担一些比较艰巨的任务。

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而成人总是把他们当作小孩子,他们要求独立,成人总不让他们独自行动;他们要自作主张,成人却不允许;他们要求得到尊重,成人则往往是压制、训斥。这样,他们就会感到苦恼,甚至产生反抗情绪。

教师应尊重他们的独立性要求,给予他们一定的独立自主和自治的权利。虽然他们的主张、意见、要求和理想,不可避免地带有幼稚、片面的、脱离实际的、甚至错误的东西,但要看到,他们总的趋势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

对他们积极的、合理的意见和要求,应充分肯定,并尽可能予以满足。对他们消极的、不合理的意见和要求,应耐心说服教育,决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对学生有时表现出来的贸然反抗情绪,也要正确对待,要用发展的观点、心理学的观点去看待这些问题,耐心教育,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闭锁性

从初二开始,学生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活动不大愿意表露出来。这是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教师要注意到这个特点,不要因此对他们产生误解,更不能以一时一事的表现去作判断、下结论。

同时要看到,中学生既有“闭锁性”的一面,又有希望别人了解的一面。他们希望教师、家长能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所以,关键是能否得到他们的信任。如果得到了他们的信任,他们就会向你披露内心的秘密,你就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3)自我评价

从评价别人到评价自己。初中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以别人为“镜子”来看自己,并独立选择学习的榜样。但他们评价别人往往比评价自己更主动,内容也更丰富、更具体。高中生则能经常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遇事爱联系自己,自我教育的愿望比较强烈。

从评价外部行为到评价个性品质。初中生开始对人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发生兴趣。他们看文艺作品,除了注意人物的行动和故事情节以外,还议论人物的行为动机和个性品质,对自己的个性品质进行评价。

但是,他们对人的评价和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不客观的、不全面的。高中生则能比较全面、比较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他们不仅分析自己做一件事的心理状态,还经常分析自己的整个心理状态,以及自己的意志、性格等,这是他们逐步成熟的一个标志。

提高中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对于他们性格的发展和世界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方法是:

①通过对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行为动机、个性品质的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②教师对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恰如其分地作出评价,并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进行小结;培养他们写日记、与朋友谈心的习惯。

③通过自我鉴定等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批评的精神。

④要使学生明确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提高自我教育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