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围人建立信任纽带
所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建立的东西,实际上也很容易瞬间破碎。没有脆弱的师生互信关系,学生们就很难取得任何学业的进展。有了师生互信,师生之间就能够建立牢不可破的纽带,并打造一个学习型的校园文化。
作为所有互动的基础,师生信任决定了我们的课堂和学校取得进步的速度。领导力的执行效果也取决于信任的牢固程度;协作的推动也有赖于信任关系的辅助;变革的发生和落实同样也要取决于师生信任的建立。此外,真实性和个性化学习能否蓬勃发展,以及积极的校园和课堂文化能否建立,同样要取决于师生互信关系的建立和速度。
你是否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行动,来在课堂和学校中有意识地建立师生互信的关系?毕竟,信任关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在开学第一天就完成。所以,你如何确保可以通过长期的规划和行动,来持续性地建设校园文化中的互信关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处理事务时依赖理性的头脑,但做出决策时可能会依赖感性的心灵。与此同时,我们要牢记的是,学生也是如此。只有建立了师生的互信,我们才有可能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而这恰好是真实性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愿意向自己喜爱的教师学习,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而学生对老师的敬爱,需要基于他们从老师身上获得的安全感、归属感,并感知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日常互动,就能够稳定和巩固这些宝贵的师生互信关系。
在信任成为班级文化最重要的生命线之前,教师们需要学会首先信任自己。建立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自信,要求我们肯定自我的价值。此外,对自我的信任,来源于我们对自身需求的认知——我们对自我的关注和重视。自我关注能够为我们补充能量,让我们能够继续从事热爱的教学工作。
我们只有首先重视和照顾好自己,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建立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们谋求发展,并不意味着让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疲于奔命。“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们谋求发展背后的逻辑在于:能够让自己处于正确的位置,能够为那些传统上得不到充分关注的群体发声;为教学内容和领域注入全新的激情,或与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共度一段安静的时光,同时以最高标准完成质量最佳的教学。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够确保在最具挑战性的时刻,发挥最大的效能。我们每个人或许都会记得每天给手机充电,却往往忘了给自己充充电。
每一个乘坐过飞机的人,都听过起飞前的例行广播(哪怕没有仔细聆听)。在例行的安全广播中,乘务员会指导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正确操作。广播内容如下:“在机舱失压的情况下,您座位上方的氧气面罩将展开。请先给自己戴上面罩,再去帮助别人。”
我们每天都在花时间给手机充电,却经常几个月不给自己充电。
许多人会用这个信息来强调自我照顾的重要性,我能够理解他们的逻辑。因为,帮助别人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先照顾好自己。然而,我认为有必要重新思考这个常见比喻蕴含的意义,因为这个比喻其实指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也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
这个比喻说明的问题就是,我们作为人类、作为教育工作者,经常会做的事情,就是因为过于专注于为他人的付出,以至于忘记了照顾自己。在遭遇飞机事故的紧急情况下,当所有人都处于自由落体状态并需要赶快戴上氧气罩时,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给自己戴上氧气罩,而是第一时间去帮我们所爱之人戴上,所以航空公司才会发布这样一个看似自私的指令。我们很多时候会疏于照顾自己,直到医生告知我们的健康出了问题,或者我们的配偶袒露对我们的担忧,或者我们发现一直错过的人生已经再也追不回来,方才感到自我照顾和重视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极端紧急的情况下,总是最后一刻才给自己戴上氧气面罩,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的效率已经被牺牲了。我们或许都曾经听过导致他人人生发生改变的变故,例如至亲的逝去;以及他人如何在命运的逼迫之下,不得不调整人生的重点,放慢人生的脚步,花时间去与所爱的人相处,或专注于治愈自己的故事和经历。
作为普通的凡人,我们或许都曾感受过人生的高光时刻,感觉到自己不可战胜,处于世界之巅的情绪。但我们也可能曾坠入人生的低谷,遭遇那些觉得自己无法再坚持、再继续的时刻,经历过无边的恐惧和自我怀疑的情绪,感到自己深陷困境而无法动弹。
教育工作者是这个星球上最敬业、最勤奋、最可爱、最无私的人。然而有的时候,这种全身心的奉献精神是错误的,并且往往以牺牲我们所爱之人为代价。服务他人并不意味着就要掏空自己,付出一切,因为当教师们燃烧自己去服务学生时,教学的效果可能也会被大打折扣。
教育工作者内心的空虚,会导致对自己缺乏信任。就像你无法从一个空杯中倒出水那样,一颗空虚的心灵也将无法给孩子们倾注爱与关注。如果我们要投资人生于他人的生命,我们首先要投资自身。
教育工作者对自身的投资是值得的!每个人都值得这样的自我关注和投资!孩子们也需要教师们的自我关注和投资!
自我关注和投资,将使我们有能力投资于他人,并在纽带形成时建立有意义的师生信任。教育工作者如何与周围的人建立信任?对我来说,在踏上讲台的第二周,我的主管就示范了建立师生信任的第一步。
那天下午,孩子们吃过午饭回到教室后开始读书。当学生们在听朗读录音时,我眼神向左一瞥,看到了我的教学主管,斯坎伦博士正站在我的教室门口,脸上带着微笑。
“汤姆,你现在有时间和我聊一聊吗?”他问我。
我吓得小心脏都要停了。想象一下,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教师,在上课的第二周,被教学主管喊到走廊上聊一聊。我一边走出教室,一边忐忑地想:“是不是等下聊的,就是收拾你的东西滚蛋类型的对话。”
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是不是没有按照教育局的标准进行教学?是不是我教学的效果没有达到学校的预期?
我告诉学生我要暂时离开教室一会儿。但是没想到这个“一会儿”实际上不到30秒钟。
斯坎伦博士跟我握了握手,说:“很高兴见到你,汤姆老师。”
“下午好,斯坎伦博士。”我回答说。他可能从我颤抖的声音中听出了我的紧张。
他继续对我说:“汤姆,昨天在学区办公室的时候,我无意中听到有人分享了你在第一周的时候,如何让孩子们在外面做团队建设活动。我想过来说,永远不要停止尝试新事物,永远不要停止为你的学生走出舒适区。在你的第一周,你就已经和孩子们一起尝试新的东西,请继续尝试新事物,这令我印象深刻。如果你需要任何帮助,请随时跟我们沟通,感谢你为工作的积极努力和付出,祝你下午休息愉快,请继续您伟大的工作。”
斯坎伦博士笑了笑,又和我握了握手,然后走回了走廊。
我不知道傻呆呆地举起双手走回教室的时候,是否就像刚跑过马拉松的终点一样,但我记得自己当时的感觉——我就像站在世界之巅,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而那一刻只用了不到30秒的时间,20年后的今天,我可以告诉你,我凭借脚踏实地的努力,一步一步地走上了世界之巅。
这一次的互动,让我充分体会到了积极互动的瞬间力量,真实肯定之语的力量以及人际互信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都经历过类似的时刻。这样的时刻可以赋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充满应对一切未知和挑战的信心和能力。然而,那些重创我们心灵和自信的时刻,也会在脑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记,造成难以克服的自我怀疑,信任就是这样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了解到,对斯坎伦博士来说,这种简短的互动,已经成为他工作的一部分,是他树立领导力的方式之一。因为他充分了解到,真诚的肯定带来的激励力量是无与伦比的;他十分明白,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先建立积极的团队关系;同时他深知,信任是真实性和个性化学习文化的基础。
在你的课堂上,哪个学生最需要这种类型的互动?在你的团队中,哪位老师会从这样的真实性和个性化的互动中受益最大?
在我们的课堂上,信任不仅仅是一个词汇,也不是某个单独的时刻就可以建立的东西,而是我们与周围人分享的有意的行动、反应、态度和时刻的结晶。
要想增强能力,就必须先通过建立信任关系来强化和巩固每一个参与者的自信心。没有了这种教职工团队成员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信任,我们可能一无所有、毫无寸进;没有了这种信任,就不可能实现真实性和个性化的学习。
我们如何才能与周围的人建立信任?
1. 诚实守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能会犯错,在犯错时要勇于承认错误,因为诚实是建立信任的基石。
2. 保持真实——如果人们没有感觉到你的真实,那么就无法与你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3. 保持善良——善良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对他人“好”,而是意味着我们需要怀抱同理心地对待每一种情况。
4. 保持同理心——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内心和思想上的挣扎,有些人的困境可能比其他人更加艰巨,保持同理心让我们具备了理解他人和感同身受的能力。
5. 值得信赖——言出必行,说到了却做不到可能会导致别人怀疑你的可靠性。
6. 始终如一——信任的建立需要通过长期的一致性和稳定的行动来实现。
7. 能力卓越——如果人们无法信任你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那么他们就很难给予建立信任关系所需的信心。胜任工作的能力,来自研究和观摩比我们能力更强、教学业务更熟练的前辈,并需要将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
因为我们知道每一次的互动都至关重要,且信任是建立良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所以我们每一天都需要找机会来投资他人,建立关系的纽带,所有这些都会成为取得教学成功的根基。切勿因为互动的微小,而不采取任何行动,且要时刻牢记,花在投资他人生命上的时间,绝对不会被浪费。
2018年对中学生进行的一项研究,要求指导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微调,这些调整不需要花钱,不需要大量的培训,也不增加课程需求。但这种细微的调整,最终却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术参与度,增幅高达20%,与此同时将学生的破坏性行为降低了9个百分点。这就相当于“在每天五个小时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一个小时的参与度”。
那么这个影响最深远的教学实践或最新的教学手段是什么?是什么微小的举动,就带来了学生参与度和行为如此巨大的变革?
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开始之前,站在教室门口给学生的积极、有意识的问候。
没错,就这么简单。
如果教师们能够花时间站在教室的门口欢迎学生,那么就能够营造出一种他们重视学生,且愿意为学生花时间的文化,这将进而转化为对学生的社会和情感层面积极情绪的投资。教师站在门口欢迎学生还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即作为教师的我们,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接触和靠近学生,我们愿意放下身段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并做好了随时为学生服务的准备。
这一项名为《教室门口的积极问候:低成本、高效益的主动式课堂管理策略评估》(Positive Greetings at the Door: Evaluation of a Low-Cost,High-Yield Proa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Strategy)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天的学习开始之前,这种来自教师的积极问候语非常有效,因为它们帮助“建立了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联系和归属感” 。该研究的作者指出,“考虑到研究已经表明,获得成就的动机往往是社会归属感的副产品,那么这种课前的关注,可以为期望的行为建立驱动力,而这一点对于课堂和学业表现的改善尤为重要……整体看来,‘教室门口的积极问候’策略的前述核心特征,有助于推动学生行为层面的参与度,并确保学生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时间,同时预防干扰学习的问题行为的发生”。
正是像这样细微的时刻——这种非语言层面的人际交往,如击掌、微笑、竖起大拇指或友好的握手——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归属感。这种归属感能创造一种价值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这种价值感反过来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态和信心,让他们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我们要让学习变得更加真实性和个性化,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信任纽带。为了使学习体验发生转变,教育者和学生都必须愿意主动承担风险。当信任的关系赋予了学生冒险的能力时,更深层次的学习就会蓬勃发展。
不妨一试
- ● 询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在接下来一整个学年的谈话和活动中,有意突出和强调这些兴趣和爱好。
- ● 避免说别人的坏话。这会导致他人怀疑你私底下会乱说坏话。
- ● 言必信,行必果。对学生说一套,却又做另一套,是打破课堂信任的最快方法之一。
- ● 校长们,试着给你的老师设计一张精美的名片。这可以显示出你对他们的重视,并将他们视为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