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观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中国中观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逻辑

中国中观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国产业、区域、地方政府等中观经济组织与主体的高质量发展问题,以及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及规律。其基本逻辑是:作为发展中大国,产业低端化与区域发展不均衡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在中观经济层面存在的独特的现实重大问题。同时,作为转型的发展中大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以及今后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已经以及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地方政府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以产业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为指向,以地方政府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为基础,构成了中国中观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逻辑。

其中,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的基本逻辑是,首先明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以产业迈向中高端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因此,结构升级是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我们遵循“发展质量回顾与考察—发展质量效果评价—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方向—高质量发展具体方式”的基本逻辑展开相关研究。首先,对中国产业发展质量进行回顾与考察;其次,就中国产业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进行评价;再次,在明确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研究“一带一路”在产业高水平开放发展的路径与方向中的作用;最后,具体研究以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内涵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方式。其中,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将由以往的市场化改革推动的制度红利、逐步深化的开放红利,以及基于自身资源禀赋的人口红利等“三重红利”,转变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制度红利、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开放红利,以及基于技术创新的创新红利等“新三重红利”。因此,全面对外开放是新时代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为此,我们深入分析了全面对外开放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具体方式。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的基本逻辑是,首先明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均衡与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我们遵循“区域发展战略回顾—区域发展现状考察—区域均衡与协调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区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解释—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的基本逻辑展开相关研究。首先,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历程,从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跨世纪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到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其次,考察区域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区域间和城乡间区域收支差距、产业结构不协调、社会保障不协调、环境与发展不协调等方面考察区域均衡与协调发展中的问题。再次,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展开理论解析。最后,提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地方政府行为问题的基本逻辑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视角来分析地方政府行为。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我们遵循“理论梳理—历史梳理—行为解析—价值与影响”的基本逻辑展开相关研究。首先,进行理论梳理,以经济思想史视阈分析各种流派的地方政府行为理论,为后文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进行历史梳理,基于行为的民族性、同质性、继承性等特质,以大历史视野对中国历代地方政府行为进行剖析,分析其历史演化、影响因素、行为逻辑及其本质特征,此章重在厘清历史脉络;再次,对中国当代地方政府行为的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阐释,在清楚界定什么是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基础上,分析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当代地方政府机构及其行为的演化脉络,从多个维度对中国当代地方政府行为进行解析;最后,分析中国当代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及世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