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观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定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定位应该是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实践、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和中国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实践,研究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问题,总结概括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大历史经验教训,提炼升华,探索其中的经济规律,进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才能从学理上阐释中国道路的成功,才能指引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从这一实践定位出发,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创新的内容应大致包括:一是中国由传统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农业工业化与其他国家不一样,改革开放之前通过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民间资本的力量,通过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二是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具有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因而城乡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的伟大社会实践。”(2)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把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是在积极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均衡发展的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形成,是采用双轨过渡,从局部到总体,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改革、发展与稳定相协调,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的多元化相分离等方式建立起来的,因此,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总结其发展规律。四是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除的贫困人数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多的,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贫困发生率已由1978年的30.7%下降至2015年的5.7%(3)。中国的反贫困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必须总结这一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