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教子
“盼子成龙”,这是父母们的普遍心理。那么,在一个家庭中谁对子女的影响和教育最大?一般来说,应该是母亲。这是为何?一是取决于母性温柔、耐心的性格;二是来源于家庭分工历史传统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妇女主要的分工是操持家务和抚养教育子女。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便涌现出不少教子有方的女姓,下面所述,便是一例。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十月,唐宣宗任命右常侍李景让为浙西观察使。
李景让官运享通,春风得意,这与他母亲郑氏对他的管教是分不开的。
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治家严明,很早就守寡,家境贫困,居住在东都洛阳。丈夫去世后给她留下了三个儿子,年纪都很少,为了几个嗷嗷待哺的儿子,郑氏没有再嫁。由于家境贫寒,无钱供几个儿子上学读书,郑氏就在家里教孩子读书识字。
郑氏性格坚定,十分要强。一天,李景让家住宅后面的古旧墙壁因为下雨而突然坍塌了,墙壁里藏有很多钱币,几乎能装满一船,奴陴们看到后非常欢喜,真是天上掉下金元宝,急忙跑着告诉李景让的母亲;郑氏得知此事,急忙赶来,烧香祷告,说:“我听说没有劳动而获利,是自身的灾祸。老天必定是因为我死去的丈夫积下了功德,怜悯我家贫困而赐给我钱财,可这样并非我所图,但愿几个孩子以后学问有成,光宗耀祖,这才是我和死去的丈夫的志向,这些份外之钱我不敢取!”
郑氏暗想,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必须先培养其有“鸿鹄之志”,必先“苦其心志”而不能为眼前的微利所阻碍,迷惑。于是即令家人将钱掩埋于原处,并重新修好墙壁。
由于郑氏教育有方,三个儿子李景让、李景温、李景庄都中进士及第,郑氏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
后来,李景让已当上了大官,头发都已斑白,在家小有过错,仍不免遭母亲的捶打。
李景让在江西任上,部下有个人违背了他的旨意,李景让竟举杖将其打死,事出之后,引起军中愤怒,眼看就要发生动乱。郑氏听到此消息后,立即来到衙中,坐于厅堂听李景让理政,然后让李景让站在庭院中,愤怒地责备说:“天子付给你镇守一方的重任,国家的刑法,岂能成为你个人喜怒的资本,随意杀无罪的人!万一造成一方不安宁,岂只是上负于朝廷,就是垂老之年的我也要带着羞颜入坟地,有什么脸面见你的先人前辈!”说完命令左右家人剥下李景让的上衣,举鞭抽打李景让的背。将佐们看到郑氏的举动,反到觉得不太合适,于是都为李景让请罪求情,郑氏很久才放手,将李景让释放,军中于是安定下来。
郑氏含辛茹苦,历经磨难,一个妇道人家持家育子,最后终于如愿以尝,三个儿子金榜提名,有的还作了封疆大吏。
【简评】
“孟母教子”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人人皆知。孟母为了将孟子培养成于国有用的人才,曾三迁其家,最后在官学附近居住下来,可谓用心良苦。
郑氏教子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她注意在艰苦环境中教育自己的儿子,以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在三个孩子为官之后,郑氏仍没放松管教,对儿子的过失,毫不偏袒,从而避免了一场动乱,也维护了国家的法纪尊严。
在中国历史上,像孟母、郑母这样严于教子的母亲涌现出不少,如培养出一代武将的岳飞之母,文才的李白之母,杜甫之母等等。
可叹的是,在今天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情况下,一些母亲却不如古人,视儿女如花草,育之温室,然而在温室中是培养不出青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