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学不会理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有钱人的生活和你想的不一样

“想成为有钱人,就需要观察学习有钱人的行为。”听到这句话,你脑海中出现的“有钱人的行为”是什么?开名车,住豪宅,每天出入高档场所,每天吃着山珍海味?这么想其实很正常,因为这就是社会给我们营造出的有钱人的生活方式,但这样的关于有钱人的印象,却害了不少人,让很多人以为,要想变有钱,就要模仿有钱人阔手阔脚的生活方式,只有通过花钱买来这样奢侈的生活方式,才能走进有钱人的圈子。

但其实真正白手起家的有钱人,他们的生活并不会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奢靡。

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常年穿着一件普通的白T恤、牛仔裤和拖鞋,仅仅开着3万美元的大众汽车。

谷歌的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表示自己不喜欢花钱,他吃饭从不剩饭,买东西时也非常关注价格。

艾瑞斯塔网络公司创始人、谷歌早期投资者之一大卫·切瑞顿,拥有30亿美元的净资产,到现在仍开着1986年的大众汽车,住着30年前的房子,甚至自己修剪头发。

美国著名的轻博客站点汤博乐创始人大卫·卡普净资产至少2亿美元,但他过着简单的生活,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没有过多的衣物,我一直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把家里塞得满满的?”

……

白手起家的富豪的节俭程度是不是超出你的想象?不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一个不是靠继承,而是靠自己白手起家勤俭致富的人,平时生活量入为出,你觉得这样的消费习惯是他在变富之前就有的,还是变富之后才养成的?

很显然,一个人在有钱的时候还是过着适度节俭的生活,大多是他们在变富之前就是如此。并且,有这样好的消费习惯,也是他们能够白手起家变有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他们要让自己的收入持续大于支出,才有更多的钱可以作为本金去投资、创业,所以他们愿意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生活品质,提早存到第一桶金。

人都是有欲望的,因为贪婪,所以要赚钱满足物欲,胃口会越来越大,想要的会越来越多。穷人要消费,富人也要消费,但穷人和富人消费有什么区别?

举个例子。我见过一些超级富婆,随便逛个街消费几十万的东西很正常,因为这相对于她们的金融资产、世界各地房产等收入来说只是很小一部分。但也有很多刚毕业的姑娘,为了买一个名牌包省吃俭用两三个月,结果背着挤地铁又怕弄坏了包。

这就是富人和穷人消费的区别:富人不用考虑消费对自己财务状况造成的影响,穷人反而反其道行之,通过购买奢侈品等来营造自己拥有巨大购买力的假象。

换句话说,穷人忙于使收支平衡,中产阶级愿为自己增加负债,富人乐于为自己购买资产。

什么是资产,什么又是负债?《富爸爸穷爸爸》里给出了非常简单明了的定义: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兜里的东西,比如能收租的房子、能产生收益的基金、能增值的企业股票、能带来版税的图书或音乐等,再比如你在网络上创作的能够产生价值的文章、视频、课程等,也都是资产。而负债就是把钱从你兜里拿走的东西,比如买来就开始贬值的新车、不停需要维护的名牌手袋,还有一张又一张的信用卡账单等。

同样都要消费,观察一下身边的穷人和富人,你会发现他们的现金流路径完全不同。穷人拿到收入后,就立刻用来消费,刷爆信用卡、清空购物车,购入大量“负债”;富人却不一样,他们拿到钱会先用来购买资产,例如买基金、股票,或是存钱买房,再用资产产生的钱去进行犒赏自己的娱乐性消费。

穷人没有资产,自以为买了包就是好的投资,殊不知买回的都是负债。有钱人当然也买化妆品包包,但那是建立在他们拥有的资产基础上,用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进行娱乐消费。

那富人是怎么理解奢侈品的呢?其实在《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里,作者的一个观点使我印象特别深。他说购买奢侈品,应该是对投资的一种奖励。他举了自己太太的例子,说她很早就想买一辆豪华轿车,最后她也确实买了,但她不是用工资或者贷款买的,而是靠她投资房地产赚的钱买的。为了买这辆车,他太太等了四年。

反过来看现在很多女孩子,为了买包包,不仅把工资都花光了,还会贷款分期购买。这样一来,每个月的工资,扣掉借款之后所剩无几,那么她就永远无法积累资产,就永远是一个背着大牌包包的穷人。而富人呢,利用投资赚来的钱买包包,剩余的资产还在不断增长,过了一年,又赚了一个包包回来,这样一来他会越买越有钱。

《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的作者也在书里说,那些能给子孙留下财产的人以及那些能够长期富有的人,都是先积累资产,再去购买奢侈品。而穷人和中产阶级却是在用他们的血汗钱以及本该留给子孙的遗产来购买奢侈品。所以稍微聪明一点的人在花钱顺序上都应该是,把衣食住行这些需求放在第一位,接下来再拿多余的钱来积累资产,最后才是根据资产的收益来买奢侈品。这样才是可持续的、真正的富人,生活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之所以会有这样不同的消费方式,本质上是因为穷人喜欢及时享乐,而富人懂得延迟满足。

说到延迟满足,不得不提到心理学上非常知名的“棉花糖实验”。

20世纪60年代末,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切尔做了一个“棉花糖实验”,一群5岁左右的孩子被邀请到斯坦福大学做这个实验。每个人面前的桌子上都有一个棉花糖,并被告知:你们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你们现在就可以吃掉这块棉花糖。第二个选择是,我现在出去办点事,等我15分钟,当我回来后,你们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在我出去期间,如果你们等得不耐烦,可以摇桌子上的铃,我会立刻返回,但你们就只能得到一块棉花糖。

只要等待15分钟就可以再得到一块棉花糖,听上去很简单也很值得,但对于5岁的孩子而言,这15分钟的等待简直太难。多数孩子都无法抗拒眼前的诱惑,连短短3分钟也等待不下去,不假思索,立刻就吃掉了棉花糖。只有大约30%的孩子,成功等上了15分钟,所以他们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励。

十几年后,米切尔给所有参加过棉花糖实验的653名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发去了调查问卷,询问了他们的许多情况,包括制定计划、做长期打算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同学相处的情况以及他们的SAT(美国大学标准入学考试,类似于中国高考)分数等。调查结果显示,那些通过实验的孩子,也就是那些能得到两块糖的孩子,在长大后也更加成功。

“月光”“过度消费,永远都有还不了的债务”,穷人之所以会有这些财务困境,往往都是没有培养起延迟满足的理念。延迟满足,其实就是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自己未来更大的回报。

如果你今天想买一个很贵重、但又不是必需的东西,例如出国旅游、购买奢侈品或是换一个最新款的手机,你需要先忍住,把钱先拿去放在一个可以帮你赚钱的地方,也就是购入资产。等你的钱帮你赚钱之后,再用多出来的钱去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欲望,说到底,它其实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你必须很努力,也必须很有耐心。

我一个朋友的姐姐曾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模特。我朋友总跟我说,她姐姐很奇怪,虽然在时尚行业工作,但从不买奢侈品,也不买珠宝,就喜欢买房。模特的职业生涯不算长,竞争也很激烈,朋友的姐姐30岁之后就开始逐渐淡出模特圈,但她工作的10年里挣的钱,已经全部换成了北京和世界各地的房产。现在光是靠着房租收入,就已经过上了很多人梦想的生活,想买多少珠宝奢侈品也都不在话下。很多和她一同出道的模特,有比她出名的,却少有比她富有的。她的消费方式,直接决定了她能跨越阶层,成为富人。

我自己刚开始工作的一两年,完全没有延迟满足的概念。每年都会出国玩一次,买一两个奢侈品包,办上几张昂贵的健身卡和美容卡。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听一个关系很好的大学同学说,她在上海买房了——虽然省吃俭用只买得起一个郊区的“老破小”,但也是自己的房子,终于不用再担心和房东闹矛盾、被扫地出门。

当时的我还觉得买房仿佛离我非常遥远,没有想到同样的年龄、同样的工作时间,我同学赚的钱已经换成了一套还在不断升值的上海的房子。我回家看着一屋子已经不再喜欢的衣服包包,下决心要开始学会延迟满足。

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再购买过奢侈品,也没有再去进行奢华的旅行。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大概四五年前,戴森吹风机突然特别风靡,到处都在推荐这款秒杀其他同类产品的高档吹风机。如果是以前的我,3000多元的吹风机肯定说买就买了,毕竟大家都说这是精致女孩的标配。但是想到延迟满足的概念,我忍住了购买的冲动,想想自己用着的索尼吹风机好好的也没坏,不如等到有了被动收入再换新的,于是我把它和其他我喜欢的东西、想去的地方都一起写在了我的心愿清单上,让它们变成我努力的目标。

然后我开始强迫自己存钱、学习理财,终于在3年后,通过贷款在我老家重庆买了一套二手小两居。房子虽然很小,但位置还不错。因为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生活工作,于是房子买来之后我就立刻找中介租了出去,每月收租2000元,一年下来的房租,刚好够我出国玩一趟,顺便买一个喜欢的包。收到第一个季度的房租后,我终于买来了这个我心仪已久的戴森吹风机——迟到了3年,但最终没有缺席,并且作为我达成自己的一个小目标的奖励,又多了一重意义。

可能会有人觉得,买个吹风机而已,又不是买不起,真的有必要拖这么久吗?高级的吹风机虽然吸引人,但并不是生活必需品,在收入来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级需要放到最低。两三千块钱本身看似不多,但如果省下这笔钱,可以用来做的投资却很多,优先级都比“享受型消费”要高。

延迟满足听起来容易,但执行的过程无疑是相对痛苦的,它很考验人的定力。谁不喜欢享受呢?但当你急着享受的时候,要知道你花的钱,可能剥夺了你未来10年的机会成本。

如果我当时没有选择把存款用来付房子的首付,而是随便去消费,那这些钱花掉了也就花掉了。但当我战胜了自己要立刻拥有某件东西的欲望、选择把钱先换成资产,我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被动收入现金流。随着时间推移,资产本身的价值和产生的收入也会逐渐增加,我每年都可以用它们来犒赏自己。

这样想想,是不是很想乘坐时光机回到10年前,让那时候的自己开始存钱?

享受不是不可以,而是要有度。当你觉得自己很需要庆祝、犒赏自己的时候,暂停一下,把这个想法留到下个月甚至年底,而不是说“我今天工作好辛苦,下班一定要买个包奖励自己”。这笔钱,你完全可以存起来,拿去理财,等产生了收益,再满足自己。短暂的忍耐之后,你收获的快乐和满足是更长久的。

所以,理财并不是主张大家不消费,也不是说完全不能买奢侈品,而是先存钱买资产,再用资产产生的收益去消费。当你看着身边的人开着豪车、放假到处玩,而自己还在挤地铁的时候,忍一忍,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购物只能获得当下的满足感,而把资金用来投资、购入资产,为的是让自己不用一辈子都辛苦工作,逐渐拥有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