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医疗旅游发展的政策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意味着“健康中国”从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已经发展为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理念。目前,我国的健康服务业刚刚起步,未来市场前景广阔。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突破3万亿元,达到全球第一。《2016—2021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为4.9万亿元,2021年将达到12.9万亿元,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26%。医疗旅游作为健康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医疗服务和医疗体验为主,是促进旅游者健康的重要形式。
2018年3月,国务院重组成立文化和旅游部。旅游,尤其是入境旅游的高度发展,是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与此同时,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丰富和拓展人文交流的内涵和领域,打造人文交流国际知名品牌。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重点支持汉语、中医药、武术、美食、节日民俗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在国家层面上,我国提出要重点支持以中医药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交流项目。在个体层面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做的报告题目为《青蒿素的发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的礼物》,中国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引发重要反响和应用。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仍独树一帜。但不可否认,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医药文化面临着断层、割裂的困境,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是个不小的难题。随着我国中药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传统中医药在国内外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势必会强力推动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迅猛发展。因此,医疗旅游,尤其是中医药旅游的大力发展有助于增进世界和国内民众对我国医药文化与旅游文化的了解与认同,这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
世界多个医疗旅游强国分别推出了促进医疗旅游发展、吸引国际医疗旅游游客的政策。例如,德国国家旅游局在2011年不仅将德国旅游的年度主题定为“德国健康与健美之旅”,还在其官方网站上设立了专门的医疗旅游栏目,方便各国游客查阅。此外,德国旅游局还制作许多小册子在世界各国主要城市的签证受理处发放。小册子除了登载德国各大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还用很大篇幅介绍了国外患者在德国诊疗所能享受到的完美医疗环境与服务。土耳其政府将发展医疗旅游产业视为提高国内医疗水平与吸引国际游客的重要举措,期望通过简化签证手续、开辟新航线、鼓励私人部门加大对医疗领域的投资、开辟医疗免税区等措施吸引更多国外医疗旅游者和国外投资。印度政府从2002年起便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医疗水平,包括:立法保护仿制药生产,使得印度药品质优价廉;削减进口医疗设备的关税,确保私立医院能购买世界一流的医疗设备;向私立医院提供廉价土地,保证其价格竞争力。此外,印度政府在2015年设立了国家医疗保健旅游局,向海外游客提供无障碍入境服务,并简化跨境货币交易手续,极大地降低了海外旅客赴印的医疗旅游门槛。泰国政府于2017年7月出台了吸引外国游客赴泰国进行医疗旅游的签证政策。对来自中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的寻求医疗服务的游客实行最长90天的免签证政策,对包括英国、美国、德国等14个国家在内的50岁以上的游客开放长达10年的长期签证。日本方面除了发放“个人旅游签证”,还增加了对外国游客发放“医疗签证”,鼓励游客赴日进行体检和治疗,签证的有效期最长可达3年。如果确定每次停留时间不超过90天,还可以在有效期限之内任意往返。韩国政府为了鼓励外国人到韩国进行医疗美容等活动,于2016年4月—2017年3月试行为期1年的外国人医疗美容退税政策,退还外国游客到韩整容时所缴付的10%附加税。
相对于泰国、印度、韩国、德国、瑞士等医疗旅游强国来讲,我国的医疗旅游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跻身医疗旅游强国行列之路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宏观政策与法规的支持。本章节将从纵向(国外不同区域、国内不同省份等)和横向(政策法规颁布时间)两个维度分别介绍国内外针对医疗旅游的发展政策,对现有与医疗旅游相关的规划纲要、政策文件、业态及产品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以期从政策制定角度促进我国未来医疗旅游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