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种子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并被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特殊产业。作为人口和农业大国,中国将种子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21世纪以来,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代表的育种创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种子产业链不断延伸,国际市场渗透力越来越强,全球种子贸易额持续上升,市场细分更加多样化、竞争更加激烈,全球化已然成为种业发展的定势。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融合,跨国企业在中国种子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受国内农业生产资料、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耕地面积和资源环境的约束,中国种业自身也面临着发展不足与结构性过剩的困境。世界各国种业准入门槛不断提高,“走出去”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中国种业只有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整合种业资源,实现从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模式的转变,才能化解“内忧外患”,逐步从“种业大国”迈向“种业强国”。然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会比在国内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中巴两国在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市场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双边种业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本书对中巴种业合作的研究,对于落实中巴经济走廊产业合作、促进国内种子行业过剩产能的转移、推动中国种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