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钥匙:世界税收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光天化日下的抢劫

征税的技巧在于,从鹅身上拔下最多的羽毛,而只让它发出最低哑的嘶鸣声。(1)

——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特(Jean‐Baptiste Colbert),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1661—1683)

17世纪90年代早期,英国国王急需用钱。

威廉国王和议会也算是作茧自缚,为了收买人心,他们刚刚废除了一项让民众深恶痛绝的税收政策,结果却导致国王囊中羞涩。

怎么办?

在英国,家家户户都有壁炉,而且英国人一直以来都在以各种形式向教会缴纳壁炉税(hearth taxes)。这种税从1066年诺曼征服以来就一直存在,只不过那时被称作“烟火钱”(smoke‐farthings)或“烟囱税”(fumage)。到了1662年,“壁炉税”正式成为英国法令:每一户拥有超过20先令(2)(约合今5,000美元)(3)财产的家庭,都必须为每个火炉、炉子或壁炉缴纳1先令的税款,一年两次。于是,那些一直以来不用直接缴纳税款的人们突然发现自己不得不缴纳一笔税款,而且就连贫民都无法幸免。因为,收税员从中榨取佣金,“利用职权巧取豪夺,直到榨干民众的最后一分钱”。每隔半年,他们不惜侵犯英格兰人神圣的隐私权,强行闯入民宅清点壁炉的数量。更糟的是,壁炉税的概念来源于法国,这更让英格兰人怀恨在心,这就为1688年的“光荣革命”(4)奠定了民意基础。

新君威廉和女王玛丽为了尽快收买民心,便废除了壁炉税,于是“王国内的壁炉成了一座座为他们歌功颂德的不朽丰碑”。

然而,隐患也就此埋下——新晋位的威廉原本出生于荷兰,当初为推翻前任国王詹姆斯二世,向荷兰王室借了不少钱;英格兰需要应对与爱尔兰的冲突以及在欧洲大陆的九年战争;詹姆斯二世在苏格兰尚有同党未根除;英国国内此时正在经历小规模的货币危机。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钱,但钱从哪里来呢?

1696年,威廉国王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一个新税种应运而生,它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对房屋、光线和窗户征税,也称为窗户税。

这样一来,收税员不必再冒险进入民居,也不涉嫌侵犯隐私,他们只需在居民的房屋外面数数房子有几扇窗户即可。整个过程中,收税员不需要与纳税人接触,纳税人也无须进行任何申报。因为谁也无法隐藏窗户,所以纳税人压根不可能避税。更何况,此前的壁炉税早已为窗户税的征收打好了基础。表面上看,这个税种非常公平,因为一个人拥有的窗户越多,他就越富有,纳税能力也就越强。

窗户税最开始也只是作为一项临时性的税种出现的。起初,纳税人应缴纳的金额很低,政府采用均一税率,每幢不多于10扇窗户的房子只需缴纳两先令的税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缴税款逐年攀升。

很快,英国的民众开始封窗避税。时至1718年,政府已经注意到窗户税并没有带来预期的财政收入。然而,政府不但没有减税反而开始增税,民众不得不采用更加极端的避税策略——新盖的房子少装窗户,有些新房的窗户干脆用砖砌住,将来房主可以根据需要再打通并安装玻璃。极端情况下,部分公寓所有楼层的卧室都没有窗户。当时的人们尚未发明电、气、油相关的照明设备,只能通过呛人的动物油脂或灯芯草蜡烛(蘸了油脂的芦苇)来照明。因此,隔绝阳光和新鲜空气对英国的民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牺牲。

1746年,当国王乔治二世的政府开始征收玻璃税时,后来被医学期刊《柳叶刀》称为“更荒诞的光线税”也随之而来。根据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的说法,这两种税成为“建筑畸形的罪魁祸首”。它们影响建筑风格长达150年之久,决定了英国和法国所有村庄、城镇和都市的样貌。直到现在,英法两国的很多地方仍然能看到这种风格的建筑。税的起征点——或称为税的等级——决定了一栋建筑会有几扇窗户。威尔特郡有一些村民,甚至把房屋的外墙砖刷成黑白色,这样看起来就好像没有窗户在上面。1797年,首相威廉·皮特(William Pitt)将税收增加了3倍,当时有位木匠向议会报告说,一整条街的居民都求他用砖块或木板把他们的窗户封起来。

玻璃税抑制了英国整个玻璃行业的发展。1801—1851年,英国人口从1,100万增长到2,700万。仅伦敦的人口就从100万增长到270万,上升了170%。伴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英国出现了一场建设热潮。然而,受到税收的影响,玻璃生产水平在那期间却基本维持不变。

窗户成了财富的象征,甚至在小说中也有描述。简·奥斯汀(Jane Austen)在《傲慢与偏见》里写道:“伊丽莎白(Elizabeth)纵目观赏,心旷神怡,可是并不如柯林斯先生(Mr. Collins)所预期的那样会被眼前的景色陶醉得乐而忘形。尽管他数着屋子的一扇扇窗户说,光是这些玻璃,当初一共花了好大一笔钱,可她并不为这些话动心。”

虽然窗户税并没有波及美国,但在1798年,美国国内因为对它的恐惧爆发了一场涉及全体国民的反抗——弗莱斯叛乱。当宾夕法尼亚州的估税员骑着马到处调查民众的财产为征收直接房屋税做准备时,德国和荷兰移民以为他们将要征收的是窗户税。于是,他们发动了一场席卷全州的武装起义。当时,约翰·亚当斯总统(President John Adams)的联邦军队用了足足两年才平息这场叛乱。

事实证明,窗户税并不先进。亚当·斯密(Adam Smith)写道:“乡下10镑租金的房屋比伦敦500镑租金的房屋的窗户还要多。”然而,居住条件较差的乡下房屋却因此需要缴纳更多的税费,这无疑让乡村的居民们受到了重创。但是城市里的穷人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住在大型的廉租房里,而这些廉租房往往有很多窗户,极易受到税收的影响。于是本该缴税的房东只好用木板把廉租房的窗户封起来,以降低成本。而这种情况又导致了税收最致命的后果——人们很容易生病。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城市里很多传染病——尤其是斑疹、伤寒、天花和霍乱因狭窄、潮湿和无窗的居住环境而越发严重。《柳叶刀》将这种税收称为“疾病的直接诱因”。一项官方的科学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急于避税的房东封闭了很多窗户,这种做法大大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甚至是疾病和死亡的主因。

尽管如此,税收也从未中断过。

到了19世纪,英国到处都在反对窗户税。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愤愤不平地说道:“‘像空气一样自由’这句谚语已经过时,自窗户税开征以来,空气和光线都再也不曾免费过。”

反对税收的运动持续了数十年。在此期间,人们分发宣传册,传唱相关歌曲并发表各种演讲。1845年,在重征所得税后不久,罗伯特·皮尔爵士(Sir Robert Peel)废除了玻璃税,但窗户税得以保留。直到1850年,一项废除窗户税的议案才终于呈到议会。传说议员们在讨论这件事时,直呼“这是光天化日下的抢劫”!此后,这句习语流传了下来,意指荒诞至极的收费。(5)然而,这份议案并没有通过,直到经历了另一场全国性的运动之后,窗户税在英国才终于在1851年被废止,而法国的窗户税却多存活了75年。

窗户税仅是一个税种,而且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它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用来说明一个税种的产生过程及相应的后果。在窗户税的演变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税种典型的生命周期。

在需要的时候,通常在为某场战争筹集经费时,统治者会制定税收政策。刚开始是临时性税种,但最终都会变成永久性税种;起初应缴金额很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增加。税收侵犯了民众的基本自由,在上述案例中,侵犯的是民众享有光线和新鲜空气的权利。很多民众因此千方百计避税,而税收扭曲了人们的行为和他们所做的决定,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些后果又随着税收制度的完善而变得越来越糟。通过税收得来的大部分资金,都以纳税人并不赞成的方式浪费或者花光了。最后,民众忍无可忍,就会发起某种运动——一场军事行动、抗议示威甚至革命——废除这种政府不情愿也不舍得废除的税收。

很难简单地说窗户税是好是坏。有一段时间,窗户税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后继乏力。除了其他方面,筹集的资金还有力地支持了英国的国防。问题的本质在于,如此多的税收所带来的道德困境。一方面,税收侵犯了民众的私有财产权,导致了严重的意外后果。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税收是那个时代支撑政府运作最实用的办法。这就是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等人将税收称为“必要之恶”的原因。那么最大的问题是,恶到什么程度才是必要的呢?

(1) 人们普遍认为,这句名言出现于1665年前后(参见詹姆斯),但不见于各出版物。因此,这句话最终只能被认定为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特(Jean‐Baptiste Colbert)所说。——作者注

(2) 先令(Shilling)是英国的旧辅币单位,符号为“/-”,1英镑=20先令,1先令=12便士,在1971年英国货币改革时被废除。先令也是奥地利的旧货币单位和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坦桑尼亚的货币单位。——译者注

(3) 我们根据世界货币价值研究网(Measuring Worth)的数据得出了这一换算结果。该网站计算了一段时间内的相对价值。20先令的历史生活标准价值是120.51英镑,劳动收入为2,010.10英镑,经济地位价值为3,431.00英镑,经济实力价值为24,040.00英镑,使用1英镑兑1美元的汇率为1.4,在适当的情况下取整数,使得是相对数更高。——作者注

(4) “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是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当时的国王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扶持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当时的荷兰执政威廉即位,从而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政变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退位后,英国由威廉和玛丽夫妇共同执掌,称威廉国王和玛丽女王。1689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国家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光荣革命。——译者注

(5) 1916年出版的夏劳特·贝力吉侯斯(Harold Brighouse)戏剧《女大不中留》(Hobson’s Choice)首次使用了“光天化日下的抢劫”这一表达。贝力吉侯斯借剧中人物艾达·费金斯之口喊道:“这是光天化日下的抢劫。”这一表达的意思是:如此离谱的收费,相当于厚颜无耻的盗窃。另一种说法认为,这一表达来源于胆大包天的土匪,因为他们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采取行动。——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