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84/47166784/b_47166784.jpg)
一、推法
以拇指或食、中两指的螺纹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做直线或环旋移动,称为推法。临床上根据操作方式、方向的不同,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
操作
1.直推法 以一手握持患儿肢体,使被操作的部位或穴位向上,另一手拇指自然伸直,以螺纹面或其桡侧缘着力,做直线推动,见图3-1(1);或食、中两指伸直,以螺纹面着力做直线推动,见图3-1(2)。频率每分钟约250次。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6A5CB/26521182801221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1.jpg?sign=1739146858-vCpvpmCGfKA1keU4zfaKu4YAkGu7OcJG-0-6e465b780f9b51192e6c987ac0d94e96)
图3-1 直推法
2.旋推法 以拇指螺纹面着力于一定的穴位上,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拇指做顺时针方向的环旋移动,频率每分钟约200次。见图3-2。
3.分推法 以双手拇指螺纹面或其桡侧缘,或用双掌着力,稍用力附着在患儿所需治疗的穴位或部位上,用腕部或前臂发力,带动着力部分自穴位或部位的中间向两旁做直线或弧线推动。一般可连续分推20~50次。见图3-3。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6A5CB/26521182801221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2.jpg?sign=1739146858-ScN9CKdYVj8tcg73J277AaBJaa6qC0aQ-0-bece401a643853e26d5687c9b7d77e5c)
图3-2 旋推法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6A5CB/26521182801221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3.jpg?sign=1739146858-UIRatGgH7Eawo05Y3AIk6ijK3CX4OcQ2-0-3c195b70ede634e53263dd83d86cf5ad)
图3-3 分推法
4.合推法 合推法是与分推法相对而言。以双手拇指螺纹面或双掌着力,稍用力附着在患儿所需治疗的穴位或部位的两旁,用腕部或前臂发力,带着力部分自两旁向中间做相对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动。本法又称合法或和法。见图3-4(1)、3-4(2)。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6A5CB/26521182801221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4.jpg?sign=1739146858-Z38ZjViE8VgnZPLMZhoDTA459Uts0D2Q-0-7f2b815fc46ec3c6d4eaa6356675647d)
图3-4 合推法
动作要领
1.直推法 用拇指着力做直推法时,主要依靠腕部带动拇指做主动的内收和外展运动;用食、中指着力做直推法时,主要依靠肘部做适当的屈伸运动。操作时,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拂尘状,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佳。操作时必须直线进行,不可歪斜。
2.旋推法 术者肩、肘、腕、掌指关节均要放松,前臂发力带动拇指做小幅度的旋转推动。动作要轻快连续,犹如用拇指做摩法,仅在皮肤表面推动,不得带动皮下组织。要求动作协调,均匀柔和,速度较直推法稍缓慢。
3.分推法 操作时主要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指、掌着力部分做横向直线分推,依靠腕部和拇指掌指关节的内收、外展活动带动拇指着力部分做弧线分推。双手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柔和而协调,节奏要轻快而平稳。
4.合推法 其动作和要求与分推法基本相同,但推动方向相反,主要是做直线合推,不做弧线合推,动作幅度较小、力度宜轻,不要使皮肤向中间起皱。
注意事项
1.不可推破皮肤,一般需要辅以介质,随蘸随推。
2.根据病情、部位和穴位的需要,注意掌握手法的方向、轻重、快慢,以求手法的补泻作用,达到预期的疗效。
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4.操作时手法不可呆滞。
适用部位 直推法适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多用于头面部、四肢部、脊柱部;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五经穴及面状穴位;分推法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腕掌部及肩胛部等;合推法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腕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