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序
这本书是我的的博士论文。从2015年博士毕业到2021年,已经过去了六个年头。2018年,我的博士论文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成果文库”立项,到现在也已经三年,迟迟没有付梓,主要是对内容不满意。这三年我因为初为人母而耽误了论文修改,就这样,到了不能不出版的时间点,也只能将这个面貌凌乱不修边幅的“孩子”领出来面对读者。
生发研究1990年代女性小说的念头,是在读博士的第二年,因为硕士毕业论文研究过1990年代的一个重要女作家林白,就想,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扩大范围。
博士的第三年,我去了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做了半年的交换生,在台期间,除了选修了台湾文学和台湾女性文学的课程,还搜集了很多台湾学者和海外学者对中国大陆文学的研究资料。2013年9月,我确定了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1990年代中国女性小说的两性关系研究”。在开题的时候,中央民族大学,我当时的导师刘淑玲教授等对我的题目和结构提出意见。又经过一个多月的思考,我重新确立了论文的结构,将原来以小说题材作为框架依据,改变为以“婚姻”、“爱情”、“性”和“姐妹情谊”四个方面切入“两性关系”,并作为章节划分的依据来重新组织内容。这个结构获得了导师和之后论文评审专家的认可。
从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夏天,我用了大约一年时间为写作论文进行大量阅读,大部分时间是泡在离中央民族大学很近的国家图书馆里。真得感谢国家图书馆这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最冷门的图书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底本,我在阅读中不时获得惊喜,打破了之前对1990年代女性文学的固化认知。如果说这本书有点可取之处,可能就是我的研究是建立在第一手的阅读经验基础之上的,也许论点并不深刻,但却是真诚生动的。
这次出版,结论部分我做了修改,增加了一些内容。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刘淑玲老师就告诉我,结论部分需要好好修改。然而,修改了几次,刘老师都没有认可,我自己也感觉,结论部分总结过多,缺少批判和构想,也就是缺少创见。这次修改,我增加了对199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些反思,特别是对于人类的婚恋关系,结合了女性性别伦理的阅读和思考,以及女性作家婚恋叙事的缺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理论构想。也许不成熟,但体现了我的一些个人思考。
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1990年现实主义题材的女性小说作品,对于历史题材的小说涉及较少,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历史题材涉及的婚恋关系更多地受历史史实的限制,作家个人发挥的空间有限,而对于“新历史主义”题材的小说创作,本书认为在婚恋关系书写上多遵循“古典主义”的话语规则,已在书中提及,没有充分展开。
在出版之前,本书的责编袁卫华老师建议我将题目改一下更符合当下文化潮流,于是我将“1990年代女性小说中的两性关系”改成了“1990年代女性小说中的婚恋关系”,这两个题目有一些差别。这么一改,使得本书的最后一章——“姐妹情谊与婚恋关系”显得有些突兀,实际上,这一章是想通过女性作家对姐妹情谊的书写考察她们在宏观的性别关系中的态度和精神向度,只是并没有说得更透彻。
本书即将出版,所幸的是内容集中,节奏紧凑,并无过多冗沓敷衍之语。本书也许不能为学界的女性文学研究带来多少创见,不过,如果有幸被亲爱的你读到,哪怕对你认识1990年代的女性文学有一点点启发,那也许就是本书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