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视察军械
谈妥了史家女跟谢道清掌管绫锦院一事,杨太后并没有转身离去,她还有一件重要政务谈及。
“官家,史相公觐见老身的时候,还带来了一个消息。”
“金国那边使臣已经滞留国信所数日,你打算何时接待他们,又用何种礼制面对?”
“明日即可,一切如常。”
赵昀很随意回了一句,他压根就没有把金国使臣给当回事。
“官家,金国使臣向来傲慢自大,你身为大宋君王得把控好尺度。既不能让女真蛮夷看轻了咱们,又不能激怒他们轻启战端。”
“如果官家觉得不合适的话,老身可以携百官面见金国使臣。”
年轻人总归有一股年少轻狂的锐气,大宋在金国面前这么多年下来,就是一副做低伏小的姿态,身为新君一时无法适应或者接受是正常的。
同时帝王代表着大宋的国格,如果可以的情况下,这份屈辱杨太后打算自己承担。
“大娘娘放心,臣心里有数。”
赵昀笑着摆了摆手,还是那副不以为意的神情。
往前推个八百十年,遇到如日中天的金国,以及遭受靖康之耻的北宋,那确实面对使臣不认怂不行。
现在落地凤凰不如鸡,金国跟南宋同为国都被攻陷的菜狗,那大哥就别在二哥面前装逼了。
见到赵昀都这样说了,杨太后也就不再多言,嘱咐了几句要注意身体劳逸结合之后,便离开了垂拱殿。
望着杨太后离开的背影,赵昀思索了一下没有继续审阅奏章,相反是站起身来走到了垂拱殿的门口,朝着远处廊房戍卫的毕荣海点头示意了一下。
殿帅夏震灭口自己亲侄子夏康恩之后,让赵昀意识到了什么叫做权力面前无亲情,同时让他见识到了南宋武人心狠手辣的一面。
他并非是那种只管政治进攻,不注意自身防守安全的人,从那日之后赵昀便把毕荣海以及上二指挥,这批堪称最为精锐的皇城司兵马,抽调了一部分担任贴身亲卫。
在性命攸关面前,赵昀才不管什么朝廷法度,况且他也没把殿前司诸班直给调走。无非就是现在皇帝身边形成了一种诡异情况,有着殿前司跟皇城司两班护卫兵马罢了。
对于赵昀这种把不信任摆在明面上的举动,史弥远跟夏震同样选择了无视。
毕竟揭穿了大家都很难下台,真掀桌子双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还不如就维持现状保持着官场的默契。
“官家有何事?”
“你对于临安府军器所熟悉吗?”
“还算比较熟悉,最近更换领取皇城司装备去的比较多。”
“好,调集护卫兵马,我准备前往军器所一趟。”
“官家,就这样去?”
听到赵昀的话语,毕荣海神情明显有些意外,上次前往皇城司阅武好歹准备了几日,这次相当于即刻出宫毫无准备啊。
“不然呢,对护卫我的安全没信心吗?”
“当然有,皇城司弟兄们誓死捍卫官家。”
毕荣海对自己带出来的兵从不怀疑,他仅仅是还未习惯皇帝这般随意的出宫。
“那就足够了,去准备吧。”
嘱咐完毕荣海,赵昀回头看向一旁的王忠道:“工部尚书邹应龙抵达临安了吧?”
“已经去过政事堂述职。”
“那就好,即刻前往邹应龙府邸,通知他到丽正门前等候随行。”
“臣,遵命。”
现在王忠早已习惯赵昀“离经叛道”的行为,只要下达圣谕都一概执行。
目前南宋朝堂有两个名义上的工部尚书,一个是赵昀继位之后,史弥远为了拉拢理学派的人心,给老儒葛洪加封的权工部尚书。
另一个就是刚刚应诏抵达临安的邹应龙。
邹应龙本是守孝闲赋在家,杨太后特意下诏命他入京,并授予工部尚书一职,彰显器重。
杨太后之所以会选择邹应龙,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他跟史弥远不对付。
如今朝堂之上可以说史党官员遍地,哪怕赵昀拉拢了几位经筵讲师,依旧在朱紫大员方面完全不足以跟史弥远抗衡。
想要提拔新生派官员,培养过程可能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宁宗一朝遗留下来的老臣,老的老死的死不堪重要,剩下少数几个还压根不敢忤逆史弥远。
其二就是邹应龙此人“刚正不阿”,不为权势所折腰。
当年韩侂胄掌权势大,号召要北伐为自己攥取政治资本的时候,邹应龙就敢于跳出来公开反对。认为金国内政修明,国势稳定,此时贸然兴兵绝对不是好时机。
这番说辞自然是得罪了权相韩侂胄,于是乎被贬官外放出任赣州知府。
如果仅此而已,还能认为邹应龙是个单纯的主和派,或者更进一步的投降派。
但偏偏到了史弥远掌权的时候,朝堂主和派占据上风,开始清算当年支持韩侂胄的那群主战派。并且在史弥远的授意下,上疏恢复秦桧的王爵跟谥号。
宋宁宗毫无主见,自然史弥远说什么就是什么。可邹应龙却站了出来,毅然行使给事中的“封驳”权,坚决退还给秦桧翻案的诏令。
邹应龙此举又得罪了史弥远派系,再度借故贬逐出朝,出任泉州知府。
官海几经沉浮,邹应龙依然保持着方正刚直,不惧权贵的本色,再加上不会被史弥远收买拉拢,杨太后认为他很适合留在皇帝身边当个谏臣。
望着王忠领命离开,赵昀也转身离开垂拱殿,前往寝宫福宁殿,换上了之前出宫穿过的那套朱红山文甲。
说实话,对于这套沉重的甲胄,赵昀着实是不怎么想穿,回寝宫路上曾考虑过要不要试试普通文人的长衫。
可斟酌再三后,他还是决定穿戴甲胄。
一方面在于皇城司兵马护卫一个文人模样的少年,这种阵容组合更容易引人注目,还不如穿着甲胄混在里面。
另外一方面要视察的毕竟是军器所,戎装出行更为适合一些。
穿戴完毕之后,赵昀便大步流星前往丽正门,此时皇城司护卫骑兵已经集结完毕,站在他们面前的还有一个身穿紫袍的中年官员,他便是刚刚上任的工部尚书邹应龙。
此时的邹应龙整个人还处于一种懵圈状态,他昨日才从泉州赶到京师,今日上午前往政事堂述职,结果下午就被押班王忠通知官家召见。
如此急切的召见虽然不太常见,但还算能够理解,说不定官家有什么急事。
可召见地点不在宫内,而是站在城门面前,并且还有一队皇城司骑兵恭候,这场景就着实有些不按常理出牌了。
结果更让邹应龙震惊的还在后面,随着城门打开走出来一名穿戴甲胄的年轻人,身后皇城司兵马齐刷刷抱拳行礼道:“拜见官家!”
官家?
邹应龙贬官湖州,这个时代又没有照片电视什么的,他压根就不知道赵昀长相。
第一次相见,他万万没想到官家会这番装扮。
“邹卿,久等了。”
赵昀径直来到邹应龙面前,主动向他问候了一句。
直到这一刻,邹应龙才反应过来,赶忙拱手道:“臣邹应龙,拜见官家!”
“无需多礼。”
赵昀摆了摆手,然后反问道:“邹卿会骑马吧?”
“臣会。”
邹应龙点了点头,他贬官多次外放地方,不像很多清流言官那样一辈子呆在京师,骑马骑驴对他而言属于常态。
“那就好,立即出发吧。”
就在邹应龙诧异的目光之中,赵昀翻身上马勒动缰绳便冲了出去。
这时押班王忠来到他身旁,用着意味深长的语气说道:“官家就是如此雷令风行,以后邹尚书就会习惯了。”
说罢,就策马跟上了赵昀的步伐。
大宋新君原来是这样吗?
种种现状彻底颠覆了邹应龙的认知,他来不及细想,赵昀的身影就已经越拉越远,只能赶忙上马追了过去。
临安的兵器所主要分为南北两大作坊,人数随着战事紧张程度略有增减,平均大概是在五千人上下。赵昀这次前往的是距离相对较近的南坊,主要产出铁甲作跟金火作,简单点理解就是生产甲胄跟武器的作坊。
另外赵昀这次视察兵器所并不是心血来潮,选择搞个突然袭击,相反他是早有打算,就等着工部尚书邹应龙的上任。
否则没有一个管事的主官,来了也是白来。
快马加鞭仅仅过了半个时辰,众人就抵达了兵器所南坊大门。
面对浩浩荡荡的一众兵马前来,特别是马上还坐着一个紫袍大员,守门衙役给吓了一跳。赶忙分派一人进入坊内通知军器所提辖官,另外几个则满脸赔笑靠过来问道:“敢问是哪位官老爷前来兵器所?”
“大宋官家!”
毕荣海冷冷的报出名号。
官家?
听到这个回答,几个衙役第一反应不是紧张或者惧怕,相反直接愣在原地不敢相信。
官家会来这种破地方?
可问题是眼前骑兵装备精良,很明显是皇城禁卫军,另外在场的紫袍大员没有否认,这种事情可做不得假。
就在几人愣神之际,一名身穿绿袍的官员从坊内跑了出来,他曾在登基大典上见过赵昀,此刻一眼就认了出来。
“臣军器所提辖官冯立林,拜见官家!”
“小的拜见官家!”
这时几名守门衙役才反应过来,直接五体投地朝着赵昀跪伏下去。
“平身吧。”
赵昀语气平淡的抬了抬手,然后翻身下马问道:“兵器所南坊现在情况如何?”
“不知官家是问哪方面?”
“实际工匠人数。”
如今南宋吃空饷已经成为常态,想要得知一个部门的真实情况,最为快捷有效的方式就是询问“在岗人数”。
“两千……”
面对皇帝询问,提辖官冯立林下意识就准备回答虚假数字。
但是当他面对赵昀那凌厉的目光,以及官场上疯传皇帝曾亲手斩杀过贪墨的皇城司军官时候,一股恐惧油然而生。
“大概八百余人。”
“多少?”
赵昀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神情变了,当场加大音量追问了一句。
“八……八百……余人。”
冯立林战战兢兢的又重复了一句,今日官家既然已经来到了兵器所,那必然是没有隐瞒的可能性。
“军器所南坊在册三千人,实际才八百人,空额率居然高达七成?”
赵昀几乎是压制住心中怒火,一字一顿的说出这句话。
然后他转过头去望向邹应龙,冷冷道:“邹卿听到了吗,这就是工部隶属的军器所现状!”
邹应龙此时面色凝重,他这些年虽然外放为官,但毕竟曾在朝廷中枢呆过,知道空饷空额属于各大官署普遍情况。
可他同样没有想到,京师直属的兵器作坊都能如此夸张,那地方州郡兵器作坊,恐怕已经仅剩个空壳了。
同时邹应龙也明白了,为何官家会在自己上任的第一天,就带着前往兵器所南坊视察,确实如今贪腐渎职情况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如果没有大刀阔斧的改变,别说是对抗如狼似虎的蒙古鞑靼,就连日薄西山的金国都不是对手。
二十年前开禧北伐,朝廷还有这两派争论,二十年后的今天,已经没有了挑选对手的资格!
“前方领路,朕倒要好好看看,兵器所南坊到底被糟践成什么样子。”
“是……官家。”
冯立林语气颤抖着领命,不敢有丝毫的违抗,然后迈着沉重的步伐踏入兵器所南坊大门,赵昀与邹应龙两人跟随其后。
首先映入赵昀眼帘的,就是一副标准的“脏乱差”模样,他本以为大宋官方兵器所南坊,不说有这后世工厂流水线那般整齐的规划,至少布局上面得讲究一个动线合理吧?
事实就是所谓的工坊,实际上由无数个小作坊融和在了一起,每个“铁匠铺”划分一块小地方,然后由官吏把打造好的甲胄兵器收拢计数,这便成为了大宋军方的制式装备。
说实话,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出现这种情况不能全怪在贪腐上面。
但工艺可以差,工匠缺额如此严重,并且目光所及之处,能看到的都是一副瘦骨嶙峋模样,这就跟管理以及腐朽的官僚制度脱不了关系了。
赵昀今日前来的主要目标,其实是想要解决大宋生铁硫含量超标的问题,现在看来还得根治一下源头,否则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