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剂型的现代传承发展:丸、散、膏、丹、汤(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系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传统制剂的传承载体

丸、散、膏、丹、汤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剂型,承载着古代智慧与中医药的文明之光,并以其独特的临床疗效薪火相传,延续着历史的辉煌,有的品种传承几百年至今仍然广泛用于临床。本书所列传统中成药产品,是众多传统制剂的代表,历经几百年传承,是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的历史佳话。

1.安阳膏药 安阳膏药(原姚家膏药)系明代宫廷太医院御医姚本仁于1628年始创,亦称彰德府宗黄堂大槐树姚家膏药,传承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姚本仁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研创的膏药配方及品种非常多,迄今比较完整保留传承下来的有阿魏麝香狗皮膏、固本膏、追风膏、暖脐膏、拔毒膏、散毒消凝膏、化毒膏、跌打膏、黑鱼膏、白鱼膏等多个品种。姚家膏药历史上为姚本仁研制的所有膏药品种的总称,适应证众多,疗效久盛不衰,不分叟幼男女,不论肌肤之疾,还是脾胃肾等脏器之患,仅用膏药外敷,即可取得疗效。

2.镇江膏药 镇江膏药是清代康熙元年(1662年)的“唐老一正斋”传承发展而来,有350多年历史,具有祛风止痛、舒筋活血、化痞去瘀、消散顺气之功能,主治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半身不遂、四肢麻木、关节疼痛。镇江膏药的前身为益症膏(后改名一正膏),由创始人唐守义秘制而成。生产该膏药的机构从清代的“唐老一正斋”开始至今,经历了家族传承、公私合营、合并组建、改制重组等一系列历史变迁,金山牌镇江膏药影响广泛,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

3.祖师麻膏药 铁拐李牌祖师麻膏药是具有300多年传承历史的一种传统黑膏药产品,其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瘀血痹阻经脉。症见肢体关节肿痛、畏寒肢冷,局部肿胀有硬结或瘀斑。”祖师麻膏药因其传承历史悠久、临床疗效确切被列为“第四批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代表性项目”,并于2019年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代表性项目”。

4.余良卿膏药 余良卿膏药原名“鲫鱼膏药”,自问世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疗效显著、物美价廉一直深受广大使用者的青睐,被誉为安徽“三珍”之一。余良卿膏药的创始人余性亭,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开设余良卿号膏药店,以制售黑膏药见长。1953年,“鲫鱼膏药”改名为“余良卿膏药”,并建厂开始批量生产,发展至今。

5.参桂鹿茸丸 “葉開泰”创立于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参桂鹿茸丸作为其标志性产品,曾是进贡皇上服用的御药,距今也有170多年的历史。其药材道地,选料上乘,是老年人冬季进补的佳品。葉開泰的药注重药品品质,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正如葉開泰店堂两边的金字招牌上写的“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正是因为对中医药怀有崇高的信仰,对产品的质量怀有敬畏之心,使得葉開泰自开号以来能一直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6.跌打万花油 “敬修堂”始创于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跌打万花油是敬修堂的镇店名药,起源于少林寺药局秘方,由少林派嫡系弟子洪熙官带到岭南,再经其曾徒孙新锦武师的高足蔡忠传承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问世以来一直是治疗跌打损伤、撞击扭伤、刀伤出血、水火烫伤的良药,疗效显著,从而远近驰名。在南粤一带,早就流传着“家有‘跌打万花油’,跌打刀伤不用愁”的民间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