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我不同意
长安城,中书省官署里再次坐满了人。
求援的高适两手空空回了潼关,但军报不会停。
李隆基以及众大臣都知道了潼关挡住了叛军的第一波进攻,眼下在讨论下一步计划。
韦见素很罕见的首先发言,他同时质问杨暄和萧华,“为何不往潼关运粮草?”
“尔等是想让大军寒心,弃守潼关?”
萧华一副无辜的样子,叹气道:“户部不拨粮,武部也没办法。”
于是,韦见素盯着杨暄,杨暄冷哼一声,头扭向一边,并未回答。
看到杨暄如此模样,韦见素心里除了生气,却也无可奈何,他知道是谁在从中作梗。
“魏方进。”他又看向京兆尹魏方进,问道:“京兆还有多少存粮?”
“禀左相。”魏方进恭敬答道:“尚无定数,户部已经接管了。”
韦见素忍住质问杨国忠的冲动,重重呼出一口气,便不作声了。
自始至终,李隆基和杨国忠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并没有什么表示。
官署里陷入了可怕的寂静。
“笃笃笃。”
杨国忠敲着桌子,咳嗽一声,打破宁静。
“哥舒翰启奏大军最多还能守城十日,最少三日,依各位之见,有何良策?”
韦见素听到这话,心里气的只想骂娘,真是又当又立的。
没有人吭声,大家不是傻子,早猜出了杨国忠和李隆基的意思。
但,有一个人例外。
李亨沉不住气了,他也敲着桌子,道:“若不往潼关派一兵一卒,也不运粮草,还要潼关做什么?”
“还有什么可议的?”他耸了耸肩,“将潼关送给安禄山好了,所有大军回守长安。”
“太子此言不妥。”杨国忠淡淡道:“潼关岂能送给叛军?若那样的话,长安万民如何看待我们?”
“那右相有何良策?”李亨冷笑道:“让他们拿命去守十日,然后送掉?”
杨国忠未见恼怒,只是轻轻抚着胡须,缓缓说道:“我欲在长安每三户抽一丁,由陈将军领禁军进行训练,用于守卫长安。”
“另,朝廷下诏再令边关乃至各郡抽兵勤王,尤其是南方诸郡。”
“还可令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率军回援潼关和长安。”
“到那时,即使潼关丢了,也能保住长安。”
说到这个时候,杨国忠已经有点洋洋得意了,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妙计。
还有一句话他没讲出来,那就是潼关守军挡住了叛军第一波进攻,说明还有一些可战之力。
若叛军不惜代价势破潼关,那会有较大损耗。
到那时,守长安会相对比较容易。
听到杨国忠的计策,有人开始低声讨论,愈发使得杨国忠脸上得意。
李亨也在思索着杨国忠的计策,乍一听是有点道理,但仔细想想,他坐不住了。
“那潼关大军怎么办?”他问道。
杨国忠面无表情看了李亨一眼,没有想回答的意思。
李亨明白了,杨国忠此举是要潼关死守,自生自灭,能顶几日是几日,杨国忠只愿意死守长安,而不是潼关。
或者说就是要潼关大军送死,包括闯了祸端的李璘。
在杨国忠的推动下,李璘的“妖言”被刻意散播了出去。
现在,不少人都知道李璘妄言长安会丢,圣人惨死,贵妃沦为军妓一事。
这也意味着李璘注定不会被原谅,回不到长安了。
“杨国忠!”李亨拍案而起,厉声道:“你要眼睁睁看着潼关大军送死?”
“说话!”他死死盯着杨国忠。
到这个时刻,李亨终于忍不住了,他无法彻底冷静。
“太子殿下!”杨国忠也高声道:“没错,我就是这么打算的!二十万大军一朝葬送,丢了那么多粮草与军械与贼人,凭什么还要给他们机会?”
“哥舒翰最好的下场就是死守潼关到最后一刻,为大唐捐躯!”
李亨惊了,没想到杨国忠竟然堂而皇之说出了他的想法,真要弃潼关于不顾。
“你还有脸说!若不是你——”李亨准备指责杨国忠。
只是话说了一半,便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他便停住了。
顿了顿,他挥了挥衣袖,“我还有事,你们议吧,告辞。”
“慢着!”
李亨本已经转身,听到这一声熟悉的闷哼,便停下脚步,扭头看去。
“你是太子,是储君,怎么这个时候沉不住气了?”李隆基淡淡说出了这场议事的第一句话。
“谨遵圣人教诲。”李亨意识到自己今晚有些失态,便朝着李隆基恭敬一拜,又回到原位坐下。
“今日叫你们来,不是来听你们吵架的,来之前,右相将计策已经禀告朕。”
李隆基说完,就不再发表意见了。
聪明的人自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议的?李亨心里愤恨不过。
他想了想,准备再说些什么,却看到李隆基很平静地看着自己,只好无力垂下了头。
“永王怎么办?”工部侍郎韦述突然问道。
韦述的官职虽是在座之人中份量最低的,但能坐在这里,自然有发言权。
谁也想不到他会问李璘怎么办。
事实上,韦述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也许是为了刷个存在感,只是他话说出去就后悔了。
可能是在等待的间隙,李亨和他随意提了几句军情,多次提到了李璘,使他记在了心里。
刚才又被李亨暗中轻轻踢了一脚,韦述就鬼使神差地问了出来。
杨国忠听到韦述的问题,先是看了眼李亨,见李亨不动声色,他便又看向韦述,“永王有圣令在身,监军潼关,当与潼关共存亡。”
“韦侍郎可有异议?”他问道。
“没有,没有。”韦述慌忙摆手,“我就随口一问。”
杨国忠瞪了眼韦述,再看向所有人,“诸位觉得我的计策如何?”
“都说说吧。”
“韦述,你先来。”
被杨国忠点名第一个表态的韦述倒不慌。
走个过场的事有啥好商议的,以后这种事就不要大张旗鼓叫大家来了。
他心中想着,慢吞吞道:“我同意。”
接着是房琯,他也说:“我同意。”
“可。”萧华跟着说道。
然后其他人也都跟着附和。
一直到脸色很难看的韦见素勉强点头后,杨国忠才看向李亨,“太子殿下何意?”
李亨与杨国忠平静对视,道:“我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