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悠着点儿
做事情自有章法,有一点儿需要注意,就是不要用力过猛,要保持节奏,悠着点儿。人容易三分钟热度,某天打了鸡血、喝了鸡汤,就开始爆发。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殊不知,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过早放弃。
我不止一次规划过每天的时间,具体到小时这个层面,从起床到睡前,从工作间隙到开车通勤,满满当当、不留余地。无一例外,我坚持不下去,搞个几天就放弃了、躺平了,开始阶段性看不起自己。直到修复一段时间,又开始重新规划,陷入一个成长怪圈,看着折腾来折腾去,后来还是停在原地。
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也是需要留白的,过度压榨自己只会快速耗尽激情,最后沦为平庸。要有节制,克制住过度的成长欲望。记得看过一本书,人的意志力不是意识层面的东西,反而是种用一点儿少一点儿的物质,类似于人体内的能量。一旦用尽,就得想办法恢复,否则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犯下许多可笑的错误。人在晚上容易出错,主要是因为经过一天的消耗,意志力基本耗尽了。
做事情讲究在远期目标与近期行动之间寻找平衡。对远期目标的实现要充满信心,相信努力自有回报,自己不比别人差,只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努力,一定能够达成目标。这个目标甚至不需要一清二楚,模模糊糊的也行。我也说不清楚自己有什么目标,但是它就藏在我心中,时而隐隐约约,时而清清楚楚。我这辈子可能都要朝着那里努力,在生命的终点才会知道到底是个什么。与此同时,我知道近期工作、成长中,一定会遭遇种种困难、挫折、痛苦、煎熬、失败,这些都在预料中,没有什么意外。我可以战胜它们,我对此深信不疑。原因就在于,遥远的目标鼓舞着我,我要去的地方远在千里之外,我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好眼前的问题。
这是种巨大的力量,支撑着我一步步走到这里。一日上午,爱人突然问我:你的公众号阅读量超过×××没有?她问的这个人,是个名气不小的作家。几年前,我曾买过他好几本书,向爱人感叹:什么时候,我才能有这么高的关注量呢?我也有些好奇,搜索了一下他的公众号,发现我的公众号的阅读量已经远远超过他。坐在樱花凋落的大道,阳光稀稀落落,透过漫天的绿色枝丫,我恍惚在时光交错中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那个羡慕、畏惧,又带着点儿自信的年轻人。那年,我一无所有,却已决定风雨兼程。我仍然尊敬这名作家,只不过看他的文章的次数少了些。
再一个体会,做事情要聚焦。有个故事,说是比尔·盖茨的老父亲,曾让盖茨和巴菲特写出成功所需的最重要的特质,两人写出来的都是“聚焦”。估计这个故事认不得真,太像赤壁之战前的诸葛亮和周瑜心有灵犀写了个“火”字。不过我倒觉得,聚焦确实十分重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许多人即便看到这句话,也不明白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就是,你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你能做好的事情更是有限的。越是想做得多,最后的结果越是什么都做不好。
有人会说,我再努力下、克服下,也是可以同时做好几件事情的。这我是同意的,但这是种勉强,是不可持久的。而长期的坚持,恰恰是成功的重要原因。这中间是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正因为成功需要长期坚持,所以才要尽可能聚焦到一个点上,防止过大的工作量拖垮自己,导致过早放弃。说实话,我这几年兼顾工作和成长,已经十分艰难,我无数次想二选一,但因为特殊的家庭原因总是做不到。
所以,我一直在放缓自媒体的脚步,一直忍住扩大文章范围、扩大媒体渠道的冲动,以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坚持下去,不会因为太难而放弃。说实话,这并不容易。我一直只讲面试,其他方面涉及的极少,就是为了聚焦,保障自己的精力。我放缓出版的节奏,拒绝申论的出书邀请,也是让自己慢下来,别着急,悠着点儿。
我得承认,有时候会克制不住,心急火燎地做一阵,但是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慢下来,不要用力过猛,因为我的目标远在千里之外,我得走好长好长时间,走好远好远的路,这是一场持久战,得慢慢来,才会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