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2023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荐序
人生也需要“7D”开发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段烨老师又一本培训方面的著作面世了,希望这又是一本基于建构主义思维的有价值的书!

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谈到教学方法时,曾曰:“圣贤教人如医用药,皆因病立方,酌其虚实温凉阴阳内外而时时加减之。要在去病,初无定说。若拘执一方,鲜不杀人矣。今某与诸君不过各就偏蔽箴切砥砺,但能改化,即吾言已为赘疣。若遂守为成训,他日误己误人,某之罪过可复追赎乎?”

意思是,圣贤教导人们就像医生用药,都是根据病情来开方子,考察病人体质的虚实温凉、病理的阴阳内外来时时增减药量的。关键只在治病,怎样用药本来就没有固定的说法。如果拘泥于一种药方,很少有不害人的。现在我同大家不过是针对各自的毛病努力磨炼,只要能够改正,那么我的话也只不过是累赘罢了。如果你们不知变通地死守我说的话,到时候误人误己,我的罪过还弥补得了吗?

与王阳明先生的这段话隔空呼应,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解释现实的,我们个人的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具有建构主义思维的培训老师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王阳明又说:“知是行的主意。”“主意”即是主导性意识,“行”是在“知”的指导下进行的,“知”的价值必须通过“行”的实践活动才能得到真实体现。在这一意义上,“行”即是“知”的体现,是“知”的价值的实现方式。

再比如,阳明心学里“事上磨”的方法与段烨老师一贯强调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原则是一样的;“两君(钱德洪和王畿)相取,则平常之人,均可以引入圣道”与段烨老师学员建构的思想、重在学习活动的开发、学习小组的建立、情境案例的设计等,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成为建构主义教学的热忱研究者和积极实践者的重要原因。

段烨老师是我多年的挚友,他与团队伙伴呕心沥血研发出来的7D技术,正如他的为人那样:严谨、规范、充满正义且境界高远!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需要一个7D模型来计划和管理呢!作品如人品,我坚信,这本书一定会在中国培训界再次树立起一个标杆——笔直、挺拔,让人们看见前进的方向!

李安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
专注阳明心学管理研究与实践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