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大学梦断觅良缘
八十年代初,随着高考的恢复,许多曾经因历史原因未能上大学的年轻人纷纷重返校园,重新拾起书本,追逐那个被耽搁的梦想。颜建华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走进大学校门,心中也涌起了对知识的渴望。尽管他已经参加工作多年,但内心深处依然怀揣着对更高学历的向往。
“建国,你说我是不是也应该试试?”一天晚上,颜建华和哥哥颜建国坐在客厅里聊天时,突然提出了这个想法。
颜建国微微一笑,鼓励道:“当然可以试试看,现在机会难得。只要你愿意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于是,颜建华开始尝试学习。他每天下班后都会抽出时间复习功课,甚至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辅导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并不擅长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模式。工作上的压力加上学习的任务,让他感到身心俱疲。最终,经过深思熟虑,颜建华决定放弃继续追求高等教育的机会。
“也许我真的不是那块料吧。”他对哥哥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颜建国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没关系,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道路。你已经尽力了,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等着你去探索。”
尽管放弃了求学之路,但颜建华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知道,自己还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共同面对未来的日子。于是,他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相亲市场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第一次相亲的对象是单位下属研究所的一位女孩。两人在工厂组织的一次技术交流活动中相识。起初,话题集中在他们共同的工作环境和技术问题上,气氛还算融洽。然而,当谈到教育背景时,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听到这话,她的表情明显变得冷淡。她轻轻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从那之后,整个对话似乎变得有些尴尬,原本流畅的话题也逐渐中断。
更糟糕的是,当天晚上,女孩的父亲得知了颜建华的情况。作为研究所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他对女儿的婚事一直非常重视。在他看来,一个没有大学学历的人,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真正匹配女儿的条件。
“建华,我觉得你们还是不太合适。”女孩父亲在电话里对女儿说道,“虽然这个人工作能力不错,但毕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我们还是继续寻找更适合的人选吧。”
“我觉得我们还是不太合适。”她婉转地表达了拒绝的意思,“希望你能理解。”
这次失败让颜建华意识到,在相亲市场上,学历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情况,是否真的能找到一个接受自己现状的女孩。
不久后,颜建华迎来了第二个相亲对象——赵安雯。赵安雯的父亲赵父是一位普通的工人,由于女儿年龄渐长,他也变得越来越着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大龄未婚女往往会被贴上“剩女”的标签,这让赵父感到非常担忧。因此,他希望通过这次相亲,能够让女儿尽快找到一个合适的归宿。
初次见面时,赵安雯给人一种温柔娴静的感觉。她穿着朴素大方,言谈举止间透露出一种质朴的气息。颜建华觉得,这个女孩或许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对象。
“听说你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工作能力很强。”赵安雯微笑着说道,“我觉得这比学历更重要呢。”
颜建华有些意外,没想到对方会这么说。他点了点头,回答道:“谢谢你的理解。其实我也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希望能够为家庭创造更好的条件。”
随着交流的深入,两人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来自普通家庭,懂得生活的不易;也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渐渐地,一种微妙的情感在他们之间萌芽。
回到家后,颜建华将这次相亲的情况告诉了父母。颜景仁和颜夫人听后,都表示支持儿子的选择。“安雯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姑娘,”颜夫人说,“你们多接触几次,看看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