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叔胡惟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接生

血衣上的伤口,触目惊心。

作为百战老兵,李贞知道那上面的伤势意味着什么。

李家若是再没有了保儿,这世上就只剩下他这个孤家寡人,冷冷清清了。

“姐夫,吉人自有天相,保儿定会没事的。”

朱元璋说出了一句自己心里都没有底的话,可笑的是,现在他居然要用这种话来安慰自己的亲人。

李贞就那么呆愣在原地,紧紧攥着手中的血衣,背过身去,身子微微颤抖着…

良久过后。

他忽然取出火折,点燃了血衣,将这件极有可能是儿子最后的遗物的东西点燃。

“姐夫!”

朱元璋和马秀英俱都是一惊。

朱元璋摇头道:

“姐夫,不必如此啊,你这是做什么?”

李贞长长的叹息了一声,等待血衣完全烧成灰烬后,这才说起道:

“还有一个月,大明就要开国了,一个崭新的大明,该是振奋的,充满活力的。”

听到李贞的这句话,这位南征北战,见惯了生死离别场面的朱元璋,泪目了。

姐夫的爱子生死不知,如此关头,他竟然烧了儿子唯一留下的物件。

他考虑的还是开国将至,怕这件事影响到京中的士气和民心。

什么也不说了。

朱元璋喊着朱标,此时的他愧疚又感动,对朱标说道:

“替咱和你娘,给你姑父磕头。”

便在朱标跪地磕头之时,李贞立即前去阻拦。

朱元璋将袍子撩起,就要往地上跪,此时郑重对李贞说道:

“姐夫,标儿的跪礼你要受着,你不受,那就我跪。”

听闻此话,李贞不再阻拦。

朱元璋则是郑重其事对朱标训诫道:

“标儿,你要记住了,无论你保儿哥是生是死,这是咱老朱家欠李家的。”

“将来咱做了皇帝,你就是太子,咱死以后,你就是皇帝,生生世世,这份恩情咱报不完,要一直还。”

朱标同样一脸郑重的模样,应道:

“爹,孩儿铭记于心。”

“嗯。”朱元璋又道,“你去太医院,把那几个医术最高明的御医,都给咱派去,保儿的子嗣,一定要顺顺利利的出生,不容有失。”

吩咐完毕,此时的朱元璋,看着李贞那有些无力的身影,半天过去,竟又不知道如何张口。

倒是李贞,主动开口说话了:

“重八啊,你们回去忙吧,把门带上点,我想一个人坐坐。”

朱元璋和马秀英从房里退出来,把门带上。

屋里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

可越是这样,朱元璋的心里就越难受,他还能再做点什么呢?

再厉害的牛人,也有软肋,老朱也只得一声叹息……

天色将黑的时候,李贞的马车驮着物品,从胡翊门口经过。

和蔼的李大爷,疲惫地和他打了声招呼,然后出宫去了。

夜里,许公公他们伺候完了主母,给胡翊打来了洗脚水。

自从上次给太监们诊了一回病,胡翊得到了不少的照拂,胡翊的好心肠,也使得他在这些宫人们心中,人缘和形象都极为不错。

许公公送完洗脚水,跟胡翊说道:

“胡兄弟,你今日不是接到一封家书吗?我手下出宫采买的弟兄隔几天就要到宫外办差,正好明早要出去一趟,要是有什么送信、传讯的差使,你吱个声,我们顺便就给你办了。”

胡翊正为妹妹缠足的事心烦着呢。

他胡翊终究只是个平头的白丁,总不能没事就揣着一封家书,跑去找当今主母,嘱咐人家说我这封信很急,劳烦您务必在当天送到胡家人手里。

许公公这时候来问他一声,也是有心了,这都不止是雪中送炭,简直是解了胡翊的燃眉之急啊!

胡翊赶忙把写好的书信,交到许公公手里,又说明了住址。

胡翊想着不能叫人家白跑腿,多少得懂点规矩。

结果许公公也是打死不收银子,坚持说道:

“胡兄弟,您拿我们这群残缺的太监们当人,这份恩情,我们心里头可都记着呢,咱们能收别人的银子,倘若是收了你的银子,那不是等于自个儿骂自个儿不是人吗?”

对于太监们来说,这份尊重比银子都值钱。

胡翊见他如此坚持,也就不再强给了。

之后的两天里,胡翊只是每天早晚的时候,去一趟坤宁宫。

他调配的药基本不会有问题,早晚去一趟,朱静端也没有什么不适。

但到了第三天,胡翊再到坤宁宫去的时候,马秀英和朱静端都不在。

胡翊问宫人们,才得知主母和朱姑娘们去了李府。

今天李贞的儿媳便可能要生产,早上的时候就有消息禀报进宫,说是李贞儿媳文氏的羊水已经破了。

羊水一破,最多十二个时辰,就会分娩。

说不定这会儿孩子都已经生下来了。

胡翊得知朱姑娘不在宫里,估计今天因为生孩子的事,她们晚上都不一定能回来。

这不又是无所事事的一天吗?

不过,无所事事倒也不是全无收获。

至少今天的事,就验证了胡翊的临盆推测之法,较之于古人们的胎动估算法,预测更加精准得多。

有了这一次的成功,以后再让胡翊碰到这种事,预测起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胡翊不知道的是,今天的李府之中,不仅仅马秀英这位主母来了。

就连朱元璋都扔下手里繁忙的政务,和朱标一起赶了来。

从羊水破了开始,李府的几口大锅全部支上,烧上了热水。

稳婆们立即便进屋,为李文忠的妻子文氏接生。

此刻的大厅之中,李贞已经没有时间去想儿子的生死问题了,儿媳的生产成了头等大事。

朱元璋坐在客厅里,看着院子里那些接生的用具,一应俱全。

他也不得不承认胡翊的医术,难得的夸了一句:

“胡惟庸的侄子算的挺准啊,这小子,有点本事。”

马皇后白了朱元璋一眼,揭着他的短说道:

“你前天可不是这么说的,你说太医院那么多御医的推断都一致,不信御医们的,偏要信胡翊这个江湖郎中卖野药的,怎么今天突然就改口了呢?”

朱元璋瞪了马秀英一眼,见自己这婆娘哪壶不开提哪壶,无奈的道:

“你这婆娘,干啥老拆咱的台呢?不过这回,那小子算的好,算的妙,幸亏姐夫听了他的话,早早的做足了准备,要不然今天这个院子里指不定得乱成什么样呢。”

这时候朱标也在旁边调侃起来,说道:

“爹就喜欢跟人斗气,明明知道人家胡郎中的名字,非要叫人家是胡惟庸的侄子。”

马秀英也是在旁吐槽道:

“他就是这么个人性,老喜欢膈应人,也就是你爷爷下世的太早,要是小时候狠狠地挨上几顿打,他就没有这些毛病。”

李家今天添人进口的大喜事,即便有李文忠生死未卜的阴影在,但总体来说,还是欢快的。

朱元璋闷得发慌,来到院子里,问刚从屋里走出来的御医们道:

“脉象如何?稳婆子咋说的?”

几个御医们张口就说起了吉祥话。

“主公请放心,李夫人的脉象平稳,就快要生了,稳婆也说她的胎位较正,此次接生一定会母子平安的。”

就连马秀英也是笑着说道:

“齐婆子都给我接生三回了,哪一次不是顺顺利利的?姐夫,重八,你们今天就放心等着添人进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