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还没亡呢,反清复明什么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劝说朱常灜

翌日,天光泛白时,檐角坠着残雨。

朱明用完早膳,打算去见桂王,刚推开房门,就见一名面白无须的宦官杵在游廊拐角。

“奴婢给四殿下请安。”

宦官刘进见到朱明,端正地行了一礼,正色道:“王爷钧旨,殿下今岁用度削减七成。”

紧跟着从袖管里抖出银票,双手捧着。

泛黄的银票在晨风里簌簌作响,印着一百两的朱砂刺得人眼疼。

“削减七成?”

朱明闻言,眉头微蹙。

按祖制,折算成银子,郡王的岁俸有一千两,游戏人间都绰绰有余。

可如今户部的银库早被掏空,压根无力供养庞大的宗室。

像他这样的新封郡王哪一个不是腆着脸啃老?

换句话说,桂王府这份例银就是他的全部收入,一下子削减七成,可谓伤筋动骨。

若是没有从书坊挣来的那些银子,之后只怕要勒紧裤腰带度日。

“单独削减了本王的用度,还是王府上下都在开源节流?”

朱明盯着面前的宦官,神色平静地询问。

往日都是悦儿去账房支银,今日竟劳动刘进这个内官总管亲自送来,显然有不同寻常的意味。

果然,刘进回道:“只有殿下的用度削减了。”

顿了顿,他脖颈忽然压低三寸:“昨儿王爷在醉花楼撞见了卫所的孙指挥使......”

一阵风吹过,话头戛然而止。

这等于明面告诉朱明,削减用度是那便宜老爹给他的警告,让他平日里不要多管闲事,惹是生非。

“本王明白了。”

他微微颔首,没再多说,只是问道:“父王可是在书房?”

刘进以为朱明是要去找桂王求情,忙不迭开口劝说:“王爷心意已决,殿下去了只怕无济于事,反而适得其反。”

“本王另有要事同父王商议。”

朱明并未多说,只是从怀里取出一枚碎银,交到他的手里,语气温和。

“有劳刘公公跑这一趟了,晨露湿重,且吃盏热茶。”

刘进是王府的承奉正,相当于宫廷中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虽只有六品,但是由皇帝直接派驻,既负责总管内官,又负责向内廷奏报。

地位特殊。

给他些好处,将来说不准能派上用场。

刘进看着那枚碎银,心道:这素来不谙世事的四殿下什么时候竟学会使银子了?

“这都是奴婢的分内之事。”

拢袖时银块已滑进暗袋,紧跟着压低声音道:“其实王爷未动真怒......”

“我省得。”

朱明笑了笑,没再解释,迈步走向书房。

……

一炷香后。

朱明见到了自己的便宜老爹一一桂王朱常灜。

“儿臣向父王请安!”

楠木案后传来书页翻动声。

“你不去进学,到孤这儿作甚?”

似乎知道他的来意,朱常灜头也不抬,漫不经心。

朱明垂手肃立:“儿臣欲行一事,恐有不妥,特来同父王商榷。”

“呵!”

朱常灜冷哼一声,翻了页书,略有愠色:“你胆子和本事大的很,敢从卫所手下截人,用王府的银子去养流寇,还有什么要同孤商榷?”

朱明道:“儿臣救的不是流寇。”

“光天化日,强抢粮仓,不是流寇?”

朱常灜掷书于案,瞪向朱明,语气不善。

“儿臣救的是父王的钱囊!”

朱明目光没有躲闪,和他对视。

“哦?”

这话显然超出朱常灜的预料,他眉目间浮现一抹疑惑,指节叩响案面:“此话怎讲?”

“前些日子儿臣在春风阁结识了一名晋商,他同儿臣讲了个法子,极短时间便能聚拢大量银钱……”

话头到这戛然而止,朱常灜的兴趣却是被勾了起来。

虽说他对商贾不屑一顾,但晋商的名头却是早有耳闻,心中不由好奇,赈济流民怎么能跟银子扯上关系。

“什么法子?”

他主动询问。

朱明缓缓吐出四字:“发行米票。”

“米票?”

朱常灜表情更加疑惑。

他还是头回听说这词。

“没错。”

朱明点点头,解释道:“所谓米票便和银票一样,上面写着面额,或是一石,或是十石,或是百石,见票即兑……”

这样一解释,朱常灜心中立刻有数。

只是他想不通这跟挣银子有何关系。

朱明见他一脸困惑,继续道:

“儿臣打算让衡州的四大粮商一同发行米票,定价一两银子一石。

如今闯贼作乱,四处都是流民,粮食的价格必定日益见长,只要买了米票,无论粮价如何上涨,米票都按原价兑付,如此一来百姓必将争先购买!

若是百姓心有顾虑,可以先由王府购买,事成之后,王府的银子如数奉还……”

“荒唐!”

朱常灜皱眉打断:“米贱时收票,米贵时兑粮,粮商岂非自绝生路?”

“父王有所不知……”

朱明向前一步,补充道:“米票并非即买即兑,兑期乃是三月之后,其间粮商持银购粮,待市价腾贵时抛售,所余差价尽归王府。”

简而言之,米票要是卖了十万两,朱明只用五万两买粮,剩下的五万两直接用作启动资金。

“若届时百姓无粮可兑,又该如何?”

朱常灜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

朱明笑着道:“并非所有百姓家中都缺粮,粮价高,他们更会留存米票,迫不得已再用,只待粮价下降,粮商便可补粮。”

顿了顿,压低声音道:“若是粮价一直居高不下,儿臣还有三策,一则散播北地丰稔传言,二则漕船载沙充粮,三则令衙役查抄奸商囤积。”

“……”

朱常灜闻言,看向朱明的目光有些诧异。

他本以为朱明来这儿是为了那几百两的用度,却没想到……

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少年郎,真是自己那性情繁恶,不谙世事的四王子吗?

一时间,朱常灜觉得朱明有些陌生。

另一边,朱明并没察觉到朱常灜的神色变化,做出总结。

“总而言之,粮价上涨时发行米票,粮价下降时兑付粮食,循环往复,不出三年便有几万,乃至几十万两进账。”

所谓的“米票”其实就是后世的期货,通过这种方式空手套白狼的例子屡见不鲜。

常见的流程是:发行虚拟币(米票)→操纵交易所(粮价)→高位套现(抛售)→卷款跑路(烧粮仓)!

没记错的话,崇祯九年,衍圣公就通过这种方式敛财七万两,差一点激起民变。

朱常灜很快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风险。

“倘若发生挤兑激起民变,又该如何?”

对此朱明早有对策。

“皆是奸商贪渎所致,同王府何干?”

“……”

朱常灜陷入沉默。

朱明见状又添了把火。

“真到了激起民变的地步,父王只要拿出些许银子开仓济民,非但无过,反是护国安民之功!”

听见这话,朱常灜倏然起身,在书坊踱步起来。

半晌后,他看向朱明,问道:“那晋商现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