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第一次外出插管
林天在麻醉科的值班生涯中,第一次外出插管的经历,成为了他职业生涯中难以忘怀的一课。
那天晚上,他正坐在值班室里翻看一本麻醉学的书籍,突然,值班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
电话那头是呼吸科的住院总医师,语气急促而紧张:“林医生,我们这边有个患者突发心脏骤停,需要紧急插管,你快过来!”
林天的心猛地一紧,立刻放下手中的书,抓起插管箱,快步冲向呼吸科病房
他的心跳随着脚步的加快而加速,脑海中不断回想着插管的每一个步骤:检查器械、确认气道、暴露声门、插入导管……他知道,这次插管不仅是对他技术的考验,更是对患者生命的挽救。
当他赶到呼吸科病房时,眼前的场景让他瞬间屏住了呼吸。
病房里挤满了医护人员,监护仪上的心电图已经变成了一条直线,刺耳的警报声在空气中回荡
几名医生正轮流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他们的额头上布满了汗水,胸外按压的动作有力而急促
患者的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显然已经失去了自主呼吸。
呼吸科的住院总医师看到林天,立刻喊道:“林医生,快!患者代谢酸中毒导致心脏骤停,已经做了几分钟CPR了,需要马上插管!”
林天点点头,迅速打开插管箱,检查里面的器械:喉镜、气管导管、导丝、气囊……一切准备就绪后,他戴上手套,站到患者的头侧
林天迅速将喉镜插入患者的口腔,轻轻挑起会厌,试图暴露声门
患者的喉部因为长时间缺氧而肿胀,声门暴露得并不清晰
林天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时间每过去一秒,患者的生存希望就减少一分。
“再来一次!”
林天深吸一口气,重新调整喉镜的角度,终于,他看到了声门的轮廓
他迅速将气管导管插入,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连接上呼吸气囊,开始手动通气
监护仪上的血氧饱和度开始缓慢上升,从60%到70%,再到80%……林天的心稍稍放松了一些
“继续CPR!”
呼吸科的住院总医师喊道,几名医生再次轮流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
林天则负责手动通气,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病房里的气氛紧张得几乎让人窒息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急和疲惫,但没有人停下手中的动作。
终于,在持续了将近20分钟的抢救后,监护仪上的心电图重新出现了规律的波形
患者的心脏恢复了跳动,血氧饱和度也稳定在了90%以上
林天长舒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但他的工作还没有结束。
“准备转入ICU!”
住院总医师下达了指令。
几名医护人员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移动病床上,推着病床快步走向ICU。
到达ICU后,呼吸科的医生和ICU的医生进行了详细的交接,详细描述了患者的抢救过程,包括插管的时间、CPR的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ICU的医生点点头,迅速接手了患者的后续治疗。
林天的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刚才的抢救过程,心中既有庆幸,也有后怕
如果插管失败,或者CPR没有及时奏效,患者的生命可能就此终结。
回到值班室后,林天坐在椅子上,脑海中依然回想着刚才的抢救场景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几天后,林天去ICU看看那位患者怎么样
患者的脸色已经恢复了红润,呼吸平稳,意识也逐渐清醒
他的家属站在床边,眼中满是感激
看到林天,患者的妻子紧紧握住他的手,哽咽着说:“林医生,谢谢你……如果不是你们及时抢救,我丈夫可能就……”
林天微笑着摇摇头,轻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您丈夫现在恢复得很好,接下来只要好好休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家属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次抢救经历,让林天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麻醉科医生的责任和使命。
插管和CPR只是抢救的一部分,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一次插管,都可能关系到患者的生死;每一次抢救,都是与时间的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