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老年人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是一个对老年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分析了6个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缺乏运动和吸烟)分别和联合对全球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程度,发现全球83%~89%的冠心病和70%~76%的脑卒中皆归因于此6个危险因素。由此可见,不良生活方式是人类健康的顽敌。个人生活方式属于可控因素。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疾病预防中心的研究表明,通过有效地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与糖尿病、70%的卒中以及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此外,对1 645名65岁以上老人的4.2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每周步行4h以上者与每周步行少于1h的老人相比,其心血管疾病住院率减少69%,死亡率减少75%。
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的模式一般包括以下5个部分。
(一)健康普查
社区老年健康调查。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社区老年居民进行健康状态调查,包括一般情况、疾病既往史、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内容。
(二)健康体检
为完成个人健康信息管理,采取安全的网络化信息管理、标准的信息管理格式,友好、互动的客户端管理界面,永久的个人电子病历及健康管理账户等措施。以软件及互联网的形式收集和管理将用于健康及疾病危险性评价、跟踪、健康行为指导的个人健康体检信息。
健康体检有别于临床医学体检。医学体检是以疾病为中心,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疾病;健康体检则以健康为中心,其宗旨是寻找健康危险因素。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健康体检为健康管理提供数据信息,是健康管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健康管理又离不开健康体检,在健康管理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健康信息的采集,而健康信息采集就必须进行健康体检;但健康体检只是健康管理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健康管理包括健康信息采集、健康状况评价、健康促进和干预等过程。
(三)健康评估
1.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1)日常体力活动:
如穿衣、洗澡、上厕所等基本功能,是否自理或需要帮助护理。
(2)日常功能活动:
如购物、烹调、打电话之类,它是反映老人操作家务的能力,也是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日常体力活动和日常功能活动是反映老年人能否独立生活的基本条件。
2.躯体健康状况评估
(1)形体健康状况,具有标准体格指数,无显著驼背或异常畸形。
(2)有一定的体力,肢体灵活,步态平稳,具有相应的听力、视力,无明显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3)未发现显性病理缺损和器质性疾病。
3.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有自知之明。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能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接触。
(5)能保持自己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情绪豁达并控制有度。
(8)保持良好的和适当的人际交往。
(9)能在集体允许范围内作适度的个人发挥。
(10)在社会规范之内,恰如其分地满足个人基本需求。
4.社会健康状况评估
(1)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2)能应付一定的紧张压力。
(3)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4)有和谐的社会关系。
(5)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能现实地处理周围发生的问题。
(6)对于社会规范内给予的基本需求感到满足。
5.经济状况评估
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常广泛地影响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常根据其经济收入与个人开支是平衡还是有赖于支援等来判定其经济状况。
(四)健康干预
个人健康计划及改善的指导。一旦明确了个人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及疾病危险因素分布,健康管理服务即可通过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及指南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提供最优化的养生防病方案。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组合,因此会针对个人自身危险因素筛选出个人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个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己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健康指导应延伸至日常生活和疾病治疗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运动、作息、药物服用等。
(五)定期随访
通过电话回访及上门指导,进行有效地督促和监督。可有选择地对一些老年居民进行电话回访或上门服务,指导他们进行健康管理,帮助他们规避健康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对跟踪服务对象嘱其定期体检,并注意做好体检记录,保管好化验单。常规性检验项目(如体重、血压、大小便、血生化、肿瘤指标、心电图、查眼底等),有条件的最好每季度检查一次,这样既能及早发现疾病,又能对患者已患疾病的治疗、病变、发展有所掌握。有遗传性疾病的老年人罹患家族性疾病的风险较高,应特别注意。
我国老年人口庞大,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事业还未形成规模,健康管理理念尚未被大多数人接受。今后,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努力为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政策与技术支持,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