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戴维·卡梅伦不只是受雇于中国
Bruno Maçàes [13]
原文标题:David Cameron Didn't Just Sell out to China
文章框架:本周早些时候,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将在为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而设立的10亿美元投资基金中担任领导岗位;然而,卡梅伦正在参加一个可能为自己国家利益服务的项目;根据目前公布的情况,卡梅伦加入的新基金会将是中英私人金融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
观点摘要:
1.本周早些时候,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将在为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而设立的10亿美元投资基金中担任领导岗位,许多人很快指出,某种模式正在重演。众所周知,前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为哈萨克斯坦和其他地方的独裁者提供咨询意见,每年获逾600万美元。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Gerhard Schroer)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的首个“北溪”管道项目中担任股东委员会主席时,表现出了更大的热情,以促进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利益。
2.然而,卡梅伦的情况却截然不同。与布莱尔或施罗德不同,他正在参加一个可能为自己国家利益服务的项目。反对卡梅伦的理由并不难理解。如果他成为像世界银行或欧洲投资银行这样国际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则没有人会反对,因为许多西方国家认为,这些机构是它们的,因此可以说这些机构是受到西方利益控制和为其服务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类似的努力,是旨在沿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进一步发展和进行贸易往来而制定的一系列仍不成熟的目标和程序。明显的区别在于,“一带一路”是由中国政府制定的一个项目,其实施已经超过4年,这显示了“一带一路”相当坚决地与中国利益保持一致。
3.根据目前公布的情况,卡梅伦加入的新基金会是中英私人金融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迹象表明投资会从中国流向英国,但这两个国家将在“一带一路”优先区域投资中发挥共同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速度加快,中国越来越发现自己无法提供所需的财政资源。“一带一路”融资的数额从1万亿美元开始,一路攀升到8万亿美元。在经济放缓和银行背负不良贷款的情况下,在国内利用银行以满足“一带一路”的资金需求,将使中国面临难以控制的风险。其他机构已经参与其中,甚至为这一目的而设立新机构,但对填补融资缺口几乎毫无作用。例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迄今为止在“一带一路”项目上的投资将近2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可观,但远不及所需的数额,事实上该数额是英国的新基金会应该筹集的两倍。因此,中国必须进入全球金融市场来补充国内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