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变局研究(全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中东变局的历史方位与国际背景

2010年12月中旬,突尼斯全国各地猛然爆发规模空前的反政府抗议示威浪潮。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本·阿里总统携家属仓皇出逃沙特。突尼斯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局剧变迅速在北非和西亚地区引发波及阿拉伯多国、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一系列社会政治大动荡、大危机。

固然,这场声势浩大的中东大变局爆发突然、来势迅猛,从中东各国现政权、包括阿盟在内的地区组织到地区之外的东西方各大国(集团),均有措手不及之感。然而通过现象看本质,这场中东变局看似事发偶然,实为中东阿拉伯世界多年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运动积累迸发的必然逻辑,同时也是一系列外部国际因素影响推动下的历史产物。

本书写作过程中,笔者再读俄罗斯著名政治家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的著作《揭秘:中东的台前与幕后(20世纪后半叶—21世纪初)》。普里马科夫在半个多世纪里曾以记者、外交官和国家领导人身份穿梭于中东各国,结交中东各国首脑政要,更是中东一系列危机和重大事件的见证者和当事者。该书作者在2012年此书再版时就正在发生的“阿拉伯之春”专门增写一章。这位将社会实践与理论认识融汇一体的中东问题专家在修订版前言首段写道:“如果对中东地区20世纪中叶以来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缺乏系统研究,那么就无法做到对中东地区目前发生的重大变化进行完整分析。”[1]这一真知灼见对更全面、系统地观察与解析中东变局颇有启迪意义。

肇始于2010年12月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随即在北非西亚地区绝大部分国家集中爆发和迅速扩散的中东变局,实际上与中东国家对世界整体发展进程的接轨和互动及其结果密切相关。从长时段和深层次上看,中东变局既是战后中东民族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曲折进程的阶段产物,在相当程度上是二战以来中东阿拉伯世界继民族主义革命、伊斯兰复兴运动之后的第三次社会政治变革浪潮;同时也是后冷战时代尤其是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大变化、大调整和大发展的地区表现,需要我们从全球层面的高度将中东这场政治大动荡、大变局置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长时段演化过程之中加以考察,紧扣中东地区的主体地位和发展现状,分析中东地区在世界整体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方位,从而揭示这场中东变局复杂深刻的外在压力和外部环境。

为此,本篇由简要交代中东历史演进基本脉络入手,着重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与中东国家的制度选择困境、民主化潮流与中东国家民主建设的断层效应、经济全球化与中东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边缘地位三方面入手考察,分析冷战前后国际关系格局演进、西方推波助澜的民主变革浪潮以及世界现代化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这场中东变局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