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历次战事中湖州所扮演的角色
(一)钱氏完全控制湖州之前
要论述湖州的国防地位,不得不谈到吴越国时期几次与湖州相关的战争,以及湖州在此中所扮演的角色。先看钱氏完全控制湖州之前,即李氏父子与高氏父子控制下的湖州对崛起于杭州的钱氏之影响。
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十二月,为了寻求更大的权位与利益,董昌离开杭州,“徙镇越州”[12]。光启三年正月,朝廷正式任命董昌为浙东观察使,其部将钱镠则成为杭州刺史。由此,开启了钱、董之间长达十年划江而治的局面。直至昭宗乾宁二年(895)二月,董昌僭号,自称“大越罗平国”[13]皇帝,便给了钱镠以口实,后者遂于是年六月名正言顺地受唐帝诏发兵讨伐董昌。根据研究,在这场战争的第一阶段,钱镠反而处于守势,而且战线主要在西线展开。[14]因为董昌和淮南的亲密关系,淮南应董昌的要求东西夹击钱军。在此背景下,淮南弘农王杨行密先派遣泗州防御使台濛攻苏州[15],后又派宣州宁国军节度使田、润州团练使安仁义一西一北进攻杭州[16]。此时的湖州刺史李师悦也站在了董昌一方,不仅亲自“率兵四千余人”进攻杭州[17],而且派遣牙将徐淑会同淮南将领魏约包围了苏州的南部重镇嘉兴城[18],甚至让安仁义取道湖州境渡江以应董昌[19]。从这个角度来说,湖州李师悦的存在对钱军不啻一个严重的后患,更使钱军大将顾全武在战争初期东西战线之间疲于奔命,不能集中力量对董昌采取进攻的态势。最终,虽然由于种种原因[20]钱军取得了胜利,嘉兴之围解除,安仁义没能渡江,田
也没有对杭州构成致命威胁,但此役让钱镠认识到了湖州的重要作用。
不久,钱镠便得到了一个天赐良机。由于钱、董之间战争的影响,苏州被淮南将台濛包围后,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乾宁三年(896)三月,苏州终于因为苏州常熟镇使陆郢的背叛而被攻破,刺史成及被俘虏。[21]钱镠听从顾全武的建议[22],等到攻克了董昌后,才发兵救援。想要救援苏州,则不能不顾及湖州刺史李师悦会不会突然从中间截断援军的退路,所以如何拿下湖州成为重中之重。恰逢此时湖州在李师悦去世,其子李彦徽嗣位后,内部发生变乱。李彦徽新立不久,难以驭下,希望依附淮南杨行密以取得对本州的控制,而以都指挥使沈攸为首的本地土著牙将们却反对依附淮南。最后到了乾宁四年(897)九月,李彦徽干脆一走了之,逃奔淮南,而沈攸也对钱镠大开欢迎之门。钱镠当然不愿意放弃天上掉下的馅饼,马上派八都将领之一海昌都将高彦为湖州制置使[23],从而阻挡了可能从西北过来的宣州田的势力,并且保证了救援苏州的顺利进行。
从此以后,湖州一直在高氏父子的控制下垂十三年之久,并作为杭州的藩屏有力地保障了钱镠统一两浙的顺利实现。在其他一些事件中,湖州也出力甚多,特别是昭宗天复二年(902)八月,武勇都将士在徐绾和许再思的领导下乘钱镠巡视衣锦军的时候与宣州田里应外合举兵叛乱时,高彦派出了其子高渭率军入援,却不幸遇到徐绾伏兵,高渭阵亡,高彦痛失爱子。[24]
不过,高氏父子毕竟是外姓,非钱镠亲兵,而是共同以都将起家的盟友。等到高彦去世,其另一个儿子高澧嗣位时,离心力开始加剧。这里的离心力是指高氏统治之下湖州百姓的离心力,由于高澧此人“年十三四,性即暴虐;及嗣父位,恣行杀戮”,甚至有“我欲尽杀百姓”的念头,[25]作为湖州的普通百姓,应该是比较倾向于归附钱氏的。由于高澧的牙将中有反对高氏者,高澧仿效当年李彦徽依附淮南的做法,导引杨氏吴国将领入湖州境,想要消灭反对自己的都将盛师友、沈行思等。然而,依附吴国,对于一向看重湖州的钱氏集团来说,是不可容忍的,因为湖州的丢失直接威胁着统治中心杭州的安全。对此,宋末元初史家胡三省(1230~1302)注曰:“高澧父子以一州之地,介居钱、杨之间,率两附以自存,为日久矣,今专附淮南,钱氏之兵至矣。”[26]所以,当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十月,高澧举兵焚烧义和、临平等镇正式宣布起兵后,钱镠马上派其宗室中最骁勇善战的弟弟、指挥使钱镖征讨之。第二年二月,当高澧把吴将常州刺史李简引进来后,钱镠又派宗室中的第二位重量级人物,自己的第六子,后来成为中吴军节度使独当一面的钱传璙增援。终于,吴人孤军深入,寡不敌众,“挟澧而遁”。[27]
开平四年三月,钱镠亲自巡视湖州,为了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任命钱镖为湖州刺史[28],从而使其保障作用名副其实。并且于是年五月“割武康县隶杭州”[29],此举更是把湖州牢牢控制在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控一县而保全局。最后,又于是年十月处理了原本归附的盛师友和沈行思之间争功引起的事件,杀沈行思,外放盛师友为婺州刺史。[30]从此时开始,一直到吴越国纳土归宋,湖州都没有丢失。
(二)钱氏完全控制湖州之后
下面分析在武康县被划归到杭州,湖州被钱氏完全控制后,它在吴越国中的地位以及对政权的影响。
由于控制了武康县,钱氏更容易控制湖州,故而当钱镖也叛逃吴国时,湖州没有发生大乱。当然,钱镖的叛乱没有掀起大浪,也与此次叛乱的起因有关,事实上是由钱镖嗜酒杀人的个人作风问题所导致的。在平定高澧之乱的第二年,即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十月,钱镖因为杀了都监潘长、推官钟德,而畏罪奔吴,甚至连两个儿子都还留在境内。不过,因为是只身逃亡的,吴国并没有乘机进攻。钱镠更没有怪罪钱镖的两个儿子,而是“养于宫,令与诸子同研席”[31]。湖州也没有发生新一轮的叛乱,因为失去了武康的湖州已经彻底被控制住了,根据前文列表,以后历任湖州刺史也大都是钱氏子弟。
钱镖奔吴后担任湖州刺史的是后来成为吴越国第二代国王文穆王的钱镠第七子钱传瓘。当时传瓘才25岁,而钱镠也没有以他为世子的打算,派他守湖州,更多的只是一种锻炼。正是在湖州刺史任上,传瓘第一次掌管一个州,而且是与吴国接壤,直接关系到政权安危的边州,并凭自己的才能参加了北方边境和吴国的数次大战,从而奠定了以后成为世子的基础。梁均王乾化三年(913)三月,吴国行营招讨使李涛率师二万人出千秋岭进攻吴越国衣锦军,钱传瓘以湖州刺史受命为北面应援都指挥使率军赴援。[32]四月,钱传瓘在千秋岭伐木截断吴军退路,吴军大败,钱传瓘俘虏吴将李涛及将士八千余人[33],从而保证了衣锦军的安全。五月,吴国又遣宣州副指挥使花虔将兵会广德镇遏使涡信屯广德,欲再次进攻衣锦军。[34]钱传瓘又在一个月内,亲率骑兵攻破广德城,俘获花虔、涡信[35],再次确保了衣锦军的安全。九月,钱传瓘又乘胜北上,与钱传璙、钱传瑛部会合,进攻常州无锡县。然而,由于认为吴国军队长途跋涉而来,产生轻视心理,故而大意之下被吴军夹击而败。[36]但吴国也因为同时在北方与朱梁政权以及在西方与马楚政权作战,并且统治阶层内部不断出现内乱等原因[37],而并未进一步行动。故乾化四年六月,吴军被钱传瓘再次打败,丧师五百人。[38]
钱传瓘在湖州刺史任上,不仅屡次带兵出征,而且加强了湖州的军事防御措施。梁末帝乾化三年(913)十月,钱传瓘在湖州境内德清县之憾山筑城屯戍,号曰“奉国城”;又遣兵戍乌程县之东九十里的“乌戍”[39]。事实上,奉国城在盛唐即具有军事功能[40],乌戍亦是如此[41]。另外,湖州西境隋朝时设置的长兴县四安镇[42]更是阻挡了来自宣州的进攻。从而,使湖州的防御体系更加完善。
梁贞明四年(918)正月,吴国任命右都押牙王祺为虔州行营都指挥使,历时近一年的虔州争夺战开始,吴越国为了自己经过虔州向中原进贡的贡道畅通而出兵与吴交锋。[43]但是,吴国率先攻取了虔州[44],并且骚扰吴越国北境,使钱氏没有取得丝毫利益。即使是想趁吴国内乱而大捞一把的狼江山之役胜利了[45],但也因为随后的几次失败而未能取得绝对优势,钱、杨之间从此开始了友好通聘时代。
此时的湖州刺史钱传瓘,由于战功的积累已经充任清海军节度使[46],他的继任钱传璟也于贞明五年(919)四月从湖州刺史任上调离[47]。之后,湖州刺史频繁更替,但大部分是钱氏子弟。即使是非钱氏之刘仁杞、鲍君福、沈韬文、许彦,任期总计只在十年到十五年之间。随着整个吴越国与其周边政权政局的稳定,湖州的军事地位进一步下降,最终在宋初吴越国纳土后失去其军事价值。
从钱、杨议和到吴越献国的几十年时间里,还有两件事情跟湖州有关:第一,周太祖广顺三年(953)二月,湖州所隶建州降卒郑怀嵩等率其党二百余人作乱,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被镇压并全部被诛杀[48];第二,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十月,吴越忠懿王钱俶受宋诏亲征常州时,命时任湖州刺史的钱俨督漕运[49]。前一事在钱弘偡任上,表明湖州在钱氏宗亲手中非常稳固;后一事表明湖州在吴越国北方的军事行动中,尚且有其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