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刘同山教授的新著《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退出及其实现机制》即将付梓,约我作序。同山是我带的2012级博士生,为他作序,我当然是很乐意的,何况这是他的第一本专著。
学习经济学需要感悟,这些感悟是在大量读书和观察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要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感悟=读书+观察(包括调研)+X”,这个X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可能是个黑箱。2012年上半年同山考上我的博士研究生,应该9月份入学,7月份我接到中国科协农技中心的任务,和苑鹏研究员一起到辽宁铁岭调研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我就把他带去了。他对农村调研应该是个新手,但表现十分成熟,一点就通,连苑鹏研究员都很满意,说我招到了一个好学生。调研结束前,我在宾馆口述了调研报告写作提纲,他回来后很快完成,且基本不用修改。这个经历使苑研究员对他一直印象很好,为他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打下了伏笔。
同山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那几年,我主要研究农民合作社问题,但在调研中发现土地流转对于合作社发展至关重要,于是开始调查土地流转问题,以至于前后几届多个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写的都是土地流转问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在城镇就业稳定的农民有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意愿,当然只是个苗头,同山对经济学的感悟水平显现了出来,立即抓住了这个苗头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了多篇质量不错的学术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博士学位论文。毕业后顺利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又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成功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本书就是相关论文和课题研究成果的整合与提升。
从同山2013年开始研究农村土地退出问题至今,不过6年的时间,但当时的苗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经济现象,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甚至退出集体成员权的现象,国家也在多个地方开展了农村土地自愿有偿退出试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这说明同山对问题抓得准,这是做经济学研究最重要的基本功。看不准问题,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跑,永远不可能成大气候。
在他的研究过程中,有一件事很有意义。他在宁夏平罗调查土地退出后撰写了《关于农村土地退出的调查与建议》一文,作为我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果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成果要报》(2016年2月15日)采用后,据说得到了当时国务院领导的批示,中央农办和国土资源部都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表示要到平罗县深入调研。这件事同样说明同山对经济学问题的敏锐性。
关于本书的内容,读者可以自己阅读,无需我在此花费笔墨。我要说明的是,从中国城镇化的大背景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集体成员权的退出,是一个必然现象。按照中共十九大的规划,中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农村当然也要实现现代化,那时的城镇化率至少70%,相当一部分农民将会成为市民,退出农村土地就会成为必然的选择。因此研究农村土地退出问题,意义十分重大。当然,在不同时期,农民退出农村土地以及集体成员权需要什么条件,需要学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供决策部门制定政策时参考。从这个角度看,同山选择的这个领域具有长期研究价值。
同山到南京林业大学工作已经一年有余了。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应该也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会较早面临城镇化带来的农业转型与农村土地退出问题。在这样的地区就近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集体成员权的退出和其他农业经济学问题,能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先行经验,因此有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希望同山能够在教学之余继续深入调研,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发表更多更好的成果,这是作为老师最希望看到的。
是为序。
2020年2月2日,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