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就业结构演化:收入分配效应与调控政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的改革开放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市场的积极作用使各项经济社会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目前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城乡众多方面的差距却在显著扩大,尤其是在关乎百姓生活的收入分配和劳动就业方面,这成为新时期制约中国经济健康转型的瓶颈性因素。就业是民生之本,居民依靠劳动就业获得经济收入,而收入分配又关乎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分配是城乡资源配置、社会财富分配和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城乡社会各阶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均衡水平,也影响着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在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要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十三五”规划更是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写进十大目标。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新时代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十三五”之后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业不充分、收入分配不够合理的问题必须逐步得以解决,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从理论上来说,促进劳动力就业、优化城乡就业结构、促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发展可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改善民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实践上,城乡就业结构的演化是否能够显著地影响居民的收入分配,必须通过实际的数据考量和计量模型分析才能得到实证检验。

本书研究的是中国城乡就业结构演化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调控政策。所谓就业结构又称社会劳动力分配结构,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城乡就业结构也就是指劳动力在城乡两种地域之间的数量、比例分配及其相互关系。而收入分配效应指的是某些影响因素的变化造成收入数量和水平发生了改变的作用。例如,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即是通货膨胀形成的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作用,其具体表现为:以工资、租金和利息为主要收入者,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本书所研究的城乡就业结构演化的收入分配效应主要是指城乡就业结构状态的调整演化对收入分配合理化水平产生的作用。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书以城乡就业结构演化的收入分配效应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以及计量模型论证为支撑,来揭示中国城乡就业结构的演变如何影响居民的收入分配及其影响强度,从而拓展现代劳动力市场理论,深化劳动力就业理论,完善收入分配理论,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

1.拓展现代劳动力市场理论和收入分配相关理论

现阶段有关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的理论主要来自国外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思想,为人熟知的劳动力流动理论如刘易斯的劳动力人口流动模型、乔根森的剩余劳动力学说等,收入分配理论如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等。这些理论虽然表明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转移的根本原因和收入分配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中国具体情况的特殊性,这些理论不能全面地引导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实践活动和促进中国城乡就业结构的优化,也不能很好地说明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起到的具体作用。因而本书通过分析中国城乡就业结构演化的收入分配效应,探讨中国的劳动力转移模式,实证检验中国城乡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演化对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实际效应,从而拓宽现代劳动力市场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

2.创新就业结构理论

目前国内外对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较多,但是从城乡就业结构演化的角度分析城乡收入分配问题的相对较少。本书在梳理国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城乡就业结构演化的角度研究其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动态演化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

(二)实际价值

本书为有关部门从城乡劳动力就业的角度出发,制定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改革居民收入分配等政策提供有益参考,有利于释放制度改革红利,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提升就业结构非农化水平,完善城乡就业服务机制,促进城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促使城乡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化,缩小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

1.促进我国城乡就业结构优化

城乡就业结构的优化不仅仅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城镇,还指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城乡劳动力素质普遍提高,劳动力能够在区际之间、产业之间合理地流动,满足现代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需要,形成城乡就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局面。城乡就业结构优化不只是城乡之间劳动力就业结构合理,也要求劳动力地域就业结构合理以及劳动力整体素质结构提高,更重要的是强调城乡劳动力就业结构协调。本书的研究可以为推动城乡就业结构优化,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消除城乡之间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制约,以及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较为有用的帮助。

2.促进城乡收入分配合理化

收入分配合理化最明显的表现是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缩小。虽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居民收入渠道,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但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完全消除,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有效缩小比较难。本书通过探讨城乡劳动力就业结构改善如何优化收入分配,研究城乡劳动力就业结构演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测度实际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各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促进收入分配合理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均衡化

任何资源相对于人类欲望而言都是有限的、稀缺的。城乡就业结构优化以及收入分配合理化也意味着包括劳动力、资本等在内的经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根据城乡就业结构演化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推动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合理安排城乡发展,可以起到优化城乡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此外,研究城乡就业结构演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有助于促进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经济的稳定转型。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只有各个环节有效推进,相互协调,才能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向前,而城乡就业结构优化和收入分配合理化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