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四人启程了,起初她们心中百感交集,颇为忧伤,只觉得这一路上枯燥沉闷。不过,随着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乡野宜人的景色一扫此前心中的阴霾,母女四人因眼前的景致而觉得心旷神怡,等车行至巴顿山谷时,美景更是让人精神振奋。那里土壤肥沃,树木繁茂,绿草如茵。又在山间蜿蜒行进了一英里后,终于到了她们的新居。屋舍前仅有一方绿意盎然的小院子,穿过一扇朴素的小门,就可以走进屋里了。
若把巴顿小屋看作小房子,可以说这里虽小,但舒适简约,布局紧凑;但若将它当作乡舍,就难免有些寡陋了,小屋的格局颇为普通,屋顶铺着瓦片,百叶窗没有漆成绿色,墙面也没有忍冬覆住。从一条狭窄的走廊穿过房子,就直接来到了后院。前门、后门的入口处各有一间起居室,大概十六平方英尺,再往里就是厨房等功能空间和楼梯。此外,房子里就只有四间卧室和两个阁楼了。这栋小屋新建不久,维修保养得不错。与诺兰庄园相比,这里确实显得有些寒酸局促!可她们进门后,回忆惹出的泪水很快便干了。仆人们见到她们都欢欣不已,几个人受到感染,也决定表现得开心些。时值九月初,气候宜人,在如此美好的季节来到了这里,她们也对这里有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这极有益于培养她们对新家的长久感情。
房子所处方位极佳,屋后有绵延起伏的山峦,左右两侧不远处也是山峦环抱:有些山上有开阔的丘陵,有些山上则有耕地和林木。巴顿村就坐落于其中一座山上,从小屋的窗户向外望去,可以看到分外优美的景色。小屋正面的视野更为开阔,整个山谷的景色都能映入眼帘,极目远眺还能看到远处的乡村。环抱小屋的小山一直向前延伸到谷地的尽头,两座最陡峭的山峦之间延伸出了另一条山谷,只不过名字不同,走向也变了。
达什伍德老夫人对屋子的大小和家具陈设还算满意,因为习惯了之前的生活,她就还想着要再添置些物件,不过添置物品和装修房间于她而言本就是乐事,且她手里正好有足够的钱,能将这里修葺得更为雅致。“但就小屋本身来说,”她说,“显然是太小了,不过我们暂时也得先将就着,今年这个时候翻修怎么说都晚了,或许到了来年春天,要是手里有闲钱——我敢说肯定会有的,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改建的事。我希望朋友们能时常过来看看,但说实话,这两间起居室都有些小,不如就把走廊打通,把其中一间改得宽敞些,另一间就用作玄关。这样一来,再新建一间客厅,毕竟这也不会费太多事,另外再加一间卧室,楼上再添一个阁楼,这小屋住起来就会非常惬意啦。还有,要是楼梯能再漂亮些就更好了。不过,虽然拓宽些也不是大问题,但人嘛,知足常乐就好,还是看看到明年春天时手里有多少钱,然后再决定增建的事吧。”
达什伍德老夫人一年只有五百英镑的收入,这辈子都没存过钱,现在却想着能从收入中挤出一笔钱装修小屋,还好目前一家人都认为安于现状比较稳妥。眼下,大家忙着整理东西,收拾房间,把书籍还有其他零碎物品摆放好,让小屋渐渐有家的样子。玛丽安的钢琴已经拆箱摆好,埃莉诺的几幅画作也已经挂在客厅的墙上。
第二天早餐后不久,她们正忙着拾掇,房东前来拜访,热情欢迎她们来到巴顿,还说要是家里缺什么,尽可以从他的庄园和花园中拿来。约翰·米德尔顿爵士约莫四十来岁,长相端正。他之前去过斯坦希尔,可惜时间久远,小表亲们已经对他没了印象。他相貌和善,言谈间的温暖一如信中体现出的那样。她们的到来似乎真的让他非常高兴,而且几个人是否住得舒适也是他非常惦记的事情。聊天的过程中,他几次三番提到自己真心希望两家能其乐融融地相处,还力邀她们在小屋一切整理妥当之前,每天到巴顿庄园用晚餐。虽然这番邀请殷切得近乎失礼,但并不会让人生气不耐烦。他不是那种只表面客套的人,离开小屋还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人从庄园那边送来了一大篮蔬菜水果,不到天黑,又有人送来了当季收获的野味。此外,他还坚持要帮她们取信、寄信,并坚持每天要把他的报纸送来让她们看。
米德尔顿夫人也透过丈夫送来口信,表示等达什伍德老夫人方便时,自己愿意前来拜访。达什伍德老夫人对此也表示欢迎,客气地邀请米德尔顿夫人来做客。于是,巴顿庄园的女主人第二天便正式登门了。
显然,以后在巴顿庄园能不能住得舒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主人,所以母女四人也很想见见她。米德尔顿夫人不过就二十六七岁的样子,容貌俏丽,身材高挑出众,仪态万方。她言谈举止中有着丈夫欠缺的优雅,但如果能从丈夫那里学到些坦率和热情就更好了。她在小屋里停留得有些久,母女四人对她最初的好印象也打了几分折扣,因为虽然米德尔顿夫人教养极好,但却有些故作矜持,态度冷淡,除了最平常的问候言谈,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不过,聊天一直也没怎么停下,因为约翰爵士本人非常健谈,而且米德尔顿夫人也有先见之明,带着大儿子一起来的。小男孩大概六岁,很讨人喜欢,若是有些冷场,他就正好能为太太小姐们带来话题,毕竟众人总要问问他的名字、年龄,还要夸夸他的长相,接着再问些需要母亲代为回答的问题。而他本人则一直低着头依偎在母亲身边,这让米德尔顿夫人颇感意外,谁能想到呢,在家里吵闹个没完的孩子,在生人面前竟是如此腼腆。看来每次正式拜访,为了有些可聊的话题,人们都得要带着孩子一起才行。眼下就是个例子,孩子究竟是更像父亲还是母亲,以及哪一点更像等,就让大家说了有十来分钟。因为每个人各有看法,还会对其他人的不同看法表示惊讶。
没过多久,达什伍德母女就有机会把主人家的另外几个孩子当作聊天的对象。原来,若是她们不答应第二天到庄园用晚餐,约翰爵士就怎么都不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