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舅舅朱元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与朱元璋的分歧(求评论~)

整个新年期间,李平安都在忙碌中度过。

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睡眠时间进一步压缩到不足两个时辰!

也就是李平安年轻,身体还能扛得住。

换个人来,早就累到猝死了。

正月十七,李平安终于能抽出点时间,前往和州看望自己的亲人。

“阿弟,你看我这身如何?”

身穿银甲、手持银枪,骑着高头大马的李文忠,一遍遍向李平安询问道:

“够不够霸气?”

李平安穿着身灰布棉服,若不是胯下的战马,站在人群中都毫不起眼。

对自家大哥炫耀的心态,李平安表示理解。

富贵不归乡,犹如锦衣夜行!

但,李平安早就过了喜欢向人炫耀的年纪,敷衍道:

“大哥人高马大,穿什么都好看!”

“哈哈哈!”李文忠笑道:“阿弟也不差,就是太消瘦了点,还是要再长点肉才好!”

得益于最近两个月军中良好的伙食,李文忠的个头又往上窜了窜。

虽然还比不上身高九尺的花云,但也远超平均身高不足一米七的义军战士们。

元廷对百姓的残忍压迫,体现在方方面面。

早在先秦时期,秦国士卒的身高就普遍超过一米七。

而到了如今,李平安粗略统计发现,军中的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六八!

究其根本,还是吃的太少,太多人发育不良。

没有足够的营养,哪怕再好的基因,也无法长得高大强壮!

和州距离来安县城,一百六十余里。

两人骑着快马,也花了两天时间,才赶到和州城内。

与热火朝天进行建设的来安县城不同,和州城内处处透露着肃杀之气。

“舅舅,这是咱的一点心意,还请您收下。”

李平安将提前准备好的礼物盒子,递给朱元璋。

盒子还是曾经周大郎给李平安的那个,里面的东西都不曾变过。

朱元璋打开木盒,便看到一片金光闪耀。

“这......”

“平安,你们如今也需要钱,这礼物太贵重,咱不能收!”

“你拿回去吧!”

李平安摇摇头:“黄金虽好,对我等却没什么用处。”

“远不如在大帅手上能发挥的效用。”

义军根据地内,元廷的纸钞已经全面崩坏,没有人再认可。

能得到大家承认的,只有金银、粮食等硬通货。

李平安倒是也想过建立起一套义军自己的货币体系。

只是一直没能成功,大家对义军到底能不能长久待在当地,还抱有很大顾虑。

马秀英看出了李平安的坚持,也劝说道:“重八,你就收下吧!”

“你要是不收,我看呐平安也不会高兴!”

朱元璋这才将黄金收下道:“这笔钱,算是我向你借的!”

“日后,咱一定会还给你!”

李平安不置可否。

几人闲聊了一阵,还是说起了正事。

关于大军接下来的去留问题。

朱元璋将麾下将领以及李善长等人,都叫了过来,一起商量。

“如今咱们已经占有江北数县之地,元贼视我等为心腹大患。”

李平安开口道:“今年春夏之际,元贼必然大举进攻。”

“是战是退,不知诸位如何看?”

古代战争,大规模战事发动时间都是有数的。

只有可能在春末、秋季等几个时间节点。

因为只有这时候粮食刚刚成熟,才能有足够的军粮支撑大军出征。

李平安最近不断恶补各种兵书,对战争已经有了全新的理解。

对元军可能到来的进攻,也有了自己的判断。

“当然是打!”

“要是咱一仗都不打就退了,以后大家怎么看咱们!”

汤和率先说道:“那不把咱都当缩头乌龟了!”

“咱可不当河里的王八!”

李善长也不停点头:“汤将军话糙理不糙。”

“若是元军一来我军便撤,那真真是威严扫地。”

“起码也要挫一挫元军的锐气,让其不敢与我等轻易开战!”

朱元璋望着李平安带来的最新地图,沉声道:

“打一仗简单,关键在于打完之后该如何?”

“咱们到底要不要一直待在江北?”

江北是黄泛区,四战之地,怎么看都不觉得是适合长久经营的地盘。

哪怕李平安已经手握江北六县,加上朱元璋掌握的和州、乌江、含山、巢县等地。

江北沿岸数百里,都已经在他们的掌控之下。

军中依然有许多人主张,渡过长江,到江南发展。

李善长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大帅,江北乃是一片死地,即便是咱们能够占据一时,也无法占据一时!”

李善长劝谏道:“各路豪强、元军各路兵马,在此地交战不断,想要壮大自身,根本不可能!”

“不如渡江南下,前往江浙。”

“太平路、集庆路一带,既无元兵大军守卫,又有大片粮田可供我等壮大。”

“乃是一等一的好地方!”

军中大多数人,都抱有和李善长一样的想法。

朱元璋却怎么都舍不得自己辛苦打下来这么大的地盘。

不希望就这么离开。

李平安此时开口提议道:“我等可两地作战。”

“大帅率兵渡江南下,我留在江北继续抗击元廷!”

“如此一来,便能两全其美!”

李善长微微皱眉,他对李平安如今迅速壮大的实力,非常警惕。

短短不过两月时间,李平安就从无到有掌控数千精锐之兵,还拥有了六个县的地盘。

如今再将江北让给他,那真就让李平安的实力飞涨到,远比朱元璋还要强大的地步了!

但,李善长却也没法向朱元璋劝谏。

因为留在江北,无疑是远比渡江南下,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与压力。

还要面临元廷大军的层层围剿。

极度凶险,稍有不慎,就是阵亡战阵之中的下场!

“此事不可!”

朱元璋拒绝道:“江北四战之地,决不能留你一个小孩在此地作战!”

“这样吧,我留下来与元军周旋。”

“平安,你带着大家渡江南下,在江南开辟一片新天地!”

李平安坚定摇头道:“大帅,恕难从命。”

“我早已答应六县百姓,与他们同生共死。”

“义军会保护好他们,而我将会在第一线!”

“我不能言而无信,临阵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