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金秋十月桂花香
动用五感细观察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国庆小长假如流水一般过去了。
返校后,学校的作息调整到秋季模式,这也就意味着取消了午睡。
这天下午第一节正是琪琪老师的语文课,当琪琪老师拿着语文书走进教室时,就发现同学们有些精神不振:有的同学目光无神地盯着黑板,有的同学勉强用手撑着脑袋,就连平时爱吵爱闹的艾丸也提不起精神。
琪琪老师刚走上讲台,一阵秋风带来了迷人的花香,同学们好像被唤醒了似的,连琪琪老师也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好香啊!”米豆子脱口而出。
“我昨天就发现了,是咱们学校围墙里的那些桂花树开花了!”肖灵彤不愧是班里的“小灵通”,学校里的任何消息都逃不过她。

听肖灵彤这么一说,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致,不由地向窗外张望。
琪琪老师看着突然清醒的同学们,又好气又好笑。不过,她脑筋一转,有了一个好主意,只见她站在讲台上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同学们,既然这桂花这么勾人,那这节课,就让我们走出教室,去桂花树下上一节有趣的课吧!”
同学们先是一愣,接着,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掌声。

不用琪琪老师说,同学们已经自觉地到走廊上排好了队伍。等琪琪老师手一挥,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朝桂花树走去。大家一来到树下,就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地散落到桂花树周围了。
等大家都坐定后,琪琪老师问道:“这么好的桂花树,这么香的桂花,如果我想将它分享给别人,我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呢?”
“用手机拍照呗!”文文抢着说。
“拍照虽然是一种很好的分享方式,可是照片却不能传递香味。今天琪琪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更厉害的分享方法——‘五感’描述法。”
“什么是‘五感’呀?”同学们不禁疑惑起来。
“五感呀,就是咱们每个同学都有的五种感觉器官,分别对应着: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所以当我们想要把一件好东西分享给别人时,首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去感受,把你看到的、闻到的、尝到的、听的、触摸到的分享给别人,别人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琪琪老师耐心地解释道。
“哦,我明白了,文文刚才说的拍照只有‘五感’中的视觉感受,还不够全面。”米豆子理解了琪琪老师的意思。
“是的,米豆子。”琪琪老师先是肯定了米豆子,接着又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现在调动你们的五感,从桂花的香气开始,描述一下你们的感受吧。”
“桂花的香气很迷人。嗯!真香!”艾丸学着电视上的演员,眯起了眼睛,耸着鼻子使劲一吸,他夸张的表情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你这表达也太直白了吧!”听了艾丸的话,琪琪老师有些哭笑不得,她想了想继续说,“虽然香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力,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把香气描写出来,让香气也生动可感。”
听了琪琪老师的话,同学们纷纷开始动脑筋:
“桂花香是秋姑娘特有的。”
“桂花又高调,又霸气,只需一阵风,它就能将空气染成一罐蜜。”

“走近桂花树,它的香气突然像浪一般朝我涌来,把我的鼻子填满,再从鼻孔钻进嘴里,填到心里。”
“我站在桂花树下,人泡在花香里,也成了一个香甜的人。”
“我被一簇一簇盛放的桂花牵住了脚步。”
“一到树下,满树的芳香拥抱了我。”
“怕是九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哇!看来,是我小看同学们了。来到大自然这个老师的怀抱里,你们的想象力都爆发出来了。”琪琪老师惊喜地说。
琪琪老师的一番夸奖让同学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来来来,继续趁热打铁,再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说说你们看到的。”
这下,不用琪琪老师提醒,同学们都知道用上修辞手法了:
“远远看去,桂花树好像一把撑开的绿伞。”
“桂花树站在学校围墙内,像一个个士兵守护着校园。”
“桂花树的树干粗黑健壮,墨绿色的树枝,树干上有一点一点的黑斑和一圈一圈的花纹。”
“桂花树的树干相互交错,紧挨在一起。”
“桂花叶密密层层,就好像穿着墨绿色的晚礼服。”
“桂花叶的脉络清晰可辨。”

“桂花藏在叶片间,好似金色的铃铛。”
“每朵桂花都有四片椭圆形的花瓣,芝麻粒大小。”
“一朵朵桂花坐弯了枝头。”
“有的桂花伸着脖子,打量着同学们,有的桂花害羞地躲在叶片间,还有的桂花在和秋风做游戏。”
“鹅黄色的花朵像小小的米粒,淡淡然然,人见人爱。”
“桂花开得热烈奔放,仿佛落了一树的金蝶。”
“桂花开得小而紧密,娇俏而别致,它默默地绽放在秋日的阳光下,真惹人喜爱。”
“哇!同学们的想象力很让老师惊喜,将桂花树形容得太美了!”琪琪老师不住地向同学们伸出大拇指,她停了停,继续说:“除了视觉和嗅觉,咱们还可以写一写桂花树的……”
“还有触觉,我刚才摸了一下桂花树的叶子,毛茸茸的,有点儿痒。”琪琪老师话还没有说完,文文就抢着说。
“我刚才摸了桂花树的树皮,很粗糙,感觉像是经历过千辛万苦。”薛胜在触觉的基础上还加上了自己的感受。
“不错,薛胜,在描述触觉时加上自己的内心感受,可以使触觉表达更加丰富。其他同学也要学习这种表达方法。”
话音刚落,艾丸就嬉皮笑脸地说:“加上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个我最拿手了。闻着甜甜的桂花香,我仿佛已经尝到桂花茶的香甜了。”
“被艾丸这样一说,感觉我的馋虫也出来了,好想吃我奶奶做的桂花糕啊!”文文捂着嘴,笑嘻嘻地说。
“你们这两个吃货!”

“他们俩歪打正着,从嗅觉联想到味觉,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叫‘通感’。”琪琪老师肯定地说。
“什么是通感啊?”薛胜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
“通感是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让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的词语挪移过来,用以表示乙,从而使文章更为活泼、新奇。”琪琪老师耐心地解释道。
“哦,我想起来了,我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读到过一句话:‘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我当时还很疑惑,朱自清明明是在写荷花的清香,怎么突然又变成歌声了?原来这就是‘通感’呀!”薛胜拍着脑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薛胜不愧是“学神”,一下子就明白了琪琪老师的意思,而且他还能将之前看到的书本内容结合起来思考。不过此时,像文文、艾丸这些基础薄弱一些的同学还是有些茫然。
琪琪老师见状,说道:“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句话,别人笑起来是我们用视觉看到的,可‘甜’是用来形容味觉的,这里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也是通感。”
这下,同学们都明白通感的意思了。
“好,既然大家都明白了,那我们再回归到这棵桂花树,同学们想一想,五感中,还有哪个感官没有用上?”琪琪老师把话题拉回到桂花树上,继续提问。
“我知道,还有听觉。”
“桂花树有声音吗?”
“老师,我根本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呀。”
“我也是,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怎么办,该不会要编造吧?”

看着同学们苦恼的样子,琪琪老师笑着说:“其实,同学们,五感只是一个基本的写作技巧,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写出真实的作文,这就要求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不是需要五个感官全部都用上,就比如你们说在桂花树下没有听到声音,那‘听觉’,在这里就可以省略不写。”
“哦,原来如此。我就说嘛,没有听到声音肯定也不能编造。”同学们纷纷点头。
琪琪老师看到大家都是一副明白的表情,低头看了一眼手表,说:“同学们,这节课还剩几分钟时间,接下来大家结合刚才讲到的方法自由观察,今天的家庭作业是仔细观察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将‘植物记录表’补充完整。”
话音刚落,同学们“呼”的一声四散跑开了。直到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仍旧在操场上观察,讨论着琪琪老师说的知识点。
下午的语文课没有在教室里上,而是在桂花树下,琪琪老师这种独特的上课方式很受同学们的喜爱,大家也觉得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观察得更仔细了,知识点也记得更牢。

放学回家后,米豆子拿出琪琪老师发的“植物记录表”,开始认真地填写起来。没过一会儿,她就填写完毕了。
植物记录表

文文回到家,根据每年赏荷的记忆也完成了记录表。
植物记录表

写作大闯关
闯关提示
1.想要写好状物类作文,一定要提前仔细观察。
2.多接触大自然这位老师,想象力会慢慢被激发出来。
3.在观察时,可以调动自己的五感,即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
4.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感受,可以发挥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把它描写出来,让它变得生动可感。
5.五感法只是一个基本的写作技巧,在写作时,我们一定要写出真实的作文,这就要求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不是五个感官都要用上。
6.在写作时,可以运用通感这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活泼、新奇。
同学们,在闯关前,我们先来看看新版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三至五年级单元习作里有关状物类作文的汇总吧。
三至五年级状物作文目录汇总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三至五年级中,状物类作文共有6篇,有写植物的,有写动物的,这也说明这类作文会从三年级开始一直陪伴我们到五年级。同样,我们也不需要每次都从头学习状物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因为这类作文的写作方法是通用的。记住,方法不分年级,这就好比只要学会了使用筷子,吃饭时你就可以夹任何你想吃的菜。所以,你们一定要学会变通,无论是课外习作,还是课内习作,只要是状物的,都可以使用我们现在学到的写作方法,只不过每个年级的写作要求略有不同,我们需要根据具体要求完成写作。
学习不停歇,接下来请拿起你们的笔,开动你们的脑筋,继续来闯关吧。
第一关
你有什么喜欢的植物?能不能也用上琪琪老师的“植物记录表”,将这种植物记录下来呢?
植物记录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