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辑 探险萧红
错动历史中的文学飞翔[1]
相遇萧红,对于一个以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幸运。但是,能够读懂萧红,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的意义长期被遮蔽,首先是被她自己的传奇经历所遮蔽,然后是被鲁迅遮蔽,还有就是被萧军遮蔽。在目前已经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书中,很少有为她设专节论述的。一般是放在左翼文学的主题下,近年则多放在东北作家群的范畴中,只有在女性文学史中有她独立的章节。左翼作家的身份使她获得被言说的合法性,东北作家群的归纳使她得到乡土的认同,而女作家的前卫姿态又使她对政治、文化、人生、人性等方面的诸多思考被忽略。至于那些商业炒作式的写作,更是以不幸身世的煽情抹杀了她思想和艺术的成就。当然,这也说明了她的丰富性,可以从各个角度被阐释,被各个层次和各个时代的读者所接受,好的作家都能为后人提供一个阐释的空间。
但是,对于还原一个真实的萧红无疑困难重重,她所生活的历史情景如此错动混乱,不仅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中国现代化过程的重大历史变动,而且还有她所生长的东北地区独特的政治史轨迹,如张氏父子治下反日维护路权的运动、张学良易帜之后的中东路事件、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法西斯的猖獗,都直接影响到她的命运。她所承载的乡土文化如此独特,肃慎、东胡、抚余与汉四大族系,在漫长的历史中生活在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清代长达两百多年的封禁,只有流民带来了中原的文化,闯关东的破产农民在文化史的“奇劫巨变”中,迎击了铁血文明的外族入侵。最现代的文明裹挟着最原始的文化,层层累积的移民传统带来了神奇的人生场景与形态。萧红所生长的家庭如此畸形,作为逃荒暴富的山东移民后代,衰落中的振兴、迫于时势的变通、血缘关系的复杂、上一代人阴暗的心理纠葛,都使她的成长历尽曲折,至今有一些无法释解的谜团。十年以前,笔者仓促写作《萧红传》的时候,就充满了疑惑,只能坚持一个原则,搞不清的地方全部存疑。五年前开始,笔者在学校开设《萧红研究》的课程,每年教一轮,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实地的考察、访谈和全面地搜集资料,使大量的疑点得以冰释,仍有谜团无法解开,也只好继续存疑。但是,这一次发现的萧红显然丰满了许多,称之为大传尚可差强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