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我和晓校教授同出于王阁森先生门下。我比晓校教授早毕业几年,就年龄、年级而论,我当然是师兄。尽管在学校学习期间彼此没有交叉,但当年一见如故,兄弟情谊保持了三十余年。三十多年来,我们交往愈多,感情愈深。晓校教授为人厚道、治学严谨,常有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之举。晓校教授新作《罗马近卫军史纲》(以下简称《近卫军》)即将付梓,邀我写一序言,深感荣幸,因本人水平所限,难免有以管窥豹之嫌。
罗马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鼎盛一时。然而,其亡也忽焉,衰亡原因非常值得探究。纵观罗马帝国衰亡的历史,近卫军无疑是影响罗马帝国兴衰的重要因素。但据本人所知,国内外学术界系统梳理近卫军纵向发展史的、属于“一以贯之”的著述尚未见到。由于罗马帝国历史上近卫军好事无多、坏事不绝,古典史家对近卫军没有好感,留下的记录是零散的,更无系统性记载传世。后世史家对近卫军的各种研究多散见于通史、断代史、专门史著述中,主要为“定性分析”,即使少数学者出版了关于近卫军的研究成果,也都属于个案或断代研究,尚不能视为整体性书写。由于学术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既古又洋的罗马史,在国内学术界研究者不多,研究帝国历史上的近卫军更无人涉足,甚至专题性论文至今也未见到。《近卫军》的出版无疑免除了些许缺憾。
《近卫军》以时间为纵向线索,较为详细地讨论了近卫军的来龙去脉。从奥古斯都至君士坦丁大帝300余年间,《近卫军》对每一朝代、每个皇帝与近卫军之间的关系均以阐释说明,结构合理、叙事流畅,重大问题交代清楚。《近卫军》集中关注了近卫军与皇帝与帝位更迭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了近卫军与皇帝之间一种特殊的、罕见的悖论关系,深入剖析了近卫军由皇帝保卫者沦落为杀君弑主的不逞之徒的种种原因。一些论述见解独到,给人启迪,引人思考。《近卫军》以大量第一手资料为依据(个别资料国内学术界罕有引征)支撑论述,另引用了数以百计的、跨度长达一个多世纪西方学者的研究著述为相互印证,文中一些统计数据亦堪称珍贵,可谓资料翔实、有理有据。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可知,《近卫军》带有较多的原创性。《近卫军》的出版,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罗马帝国史的理解。近卫军荣辱兴衰,是罗马帝国历史上的重要内容,与帝政史、军事史、制度史、军队史等关联密切,是认知君士坦丁大帝之前罗马帝国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卫军》的出版拓宽了国内罗马史学界的研究视域,既是一种思路、参照系,也为我们从事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甚至提供了新的学术增长点。无论是专业罗马史学者抑或是初学者,对于认知近卫军,以及了解近卫军流变的历史,《近卫军》均可提供某些参考。
按照一般写序言的做法,本应就“学术价值”“学术意义”“填补空白”之类多费一些笔墨;理应就《近卫军》多一些溢美之词。但我个人认为,学术著作的价值与生命力不仅在当下,更在长远。《近卫军》如有值得褒奖之处,也留给读者评说。作为同门师兄弟,我倒觉得《近卫军》的出版,应当有另外一层意义,这就是仙逝业师王阁森先生如若九泉之下有灵,亦会对弟子的点滴进步感到欣慰。
据个人理解,序言一般具有“导读”功能。如果写一个冗长的序言,逐一章节展开说明,总觉得有些落俗套。师弟盛情难却,根据个人理解略陈己见,权当序言。
田德全
丙申仲秋于曲师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