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王年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秦灵公年代问题

关于秦灵公的身份,或以为其是秦怀公之子,如《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怀公)享国四年葬栎圉氏。生灵公。

另外的一种记载则认为秦灵公为秦昭子之子,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引《秦记》记载:

(秦)肃灵公,昭子子也,居泾阳。

《世本》也记载:

怀公生昭子,昭子生灵公。[1]

上述记载则以为秦灵公是秦昭子之子,本书从此说。

关于秦灵公的在位年限,《世本》记载秦灵公在位10年:

灵公,昭子子也,立十年。[2]

《世本》又记载:

秦灵公立十年。[3]

前引《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秦)肃灵公,昭子子也。居泾阳。享国十年,葬悼公西。

本条《索隐》也指出其在位年代为10年:

《纪年》及《系本》无“肃”字。立十年,《表》同。《纪》十二年。

《史记·六国年表》:

秦灵公十年补庞,城籍姑。灵公卒,立其季父悼子,是谓简公。

《史记·六国年表》也记载秦灵公卒于其在位的第10年(公元前415年,周威烈王十一年),范祥雍认为亦即晋烈公元年。[4]

但是文献中也有秦灵公在位13年的记载,见于《史记·秦本纪》:

(秦)灵公六年,晋城少梁,秦击之,十三年城籍姑。灵公卒,子献公不得立,立灵公季父悼子,是为简公。

清代梁玉绳、当代学者林剑鸣均认为《史记·秦本纪》中此处所记载“十三年,城籍姑”中的“三”为衍文[5],现在学界一般遵从此说。

现在学者一般认为秦灵公在位10年,杨宽曾提出秦灵公在位11年,他认为《秦本纪》中的在位13年,与《秦始皇本纪》索隐中的在位12年,都应当是在位11年之误。[6]据此,杨宽认为按照逾年改元,则在位10年,按照即位改元,则在位11年。需要注意的是,杨宽在《列国纪年订正表》中依据逾年改元,将秦灵公年代定为公元前424年至公元前415年,在位10年。[7]

总之,从目前的资料来看,秦灵公的年代应该理解为在位10年。

再来看看秦灵公的实际在位年代。前引《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灵公的年代为公元前424年至前415年,而从《史记·魏世家》的记载来看:

魏文侯元年,秦灵公之元年也。与韩武子、赵桓子、周威王同时。

《史记·楚世家》:

简王八年(公元前424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始列为诸侯。

前引钱穆、杨宽文指出,《史记·魏世家》中由于误将魏文侯称侯之年(公元前424年,实际在位第22年),当成其即位之年,导致《史记》中相应的记载均提起了21年,因此由上述记载来看,此处的魏文侯元年应当是其改元称侯之年,即公元前424年,也就是秦灵公之元年。又《史记·魏世家》记载:

(魏文侯)六年(当作二十七年)城少梁。

《六国年表》记载与之相同,《史记·秦本纪》则记载本事于秦灵公六年:

(秦)灵公六年晋城少梁,秦击之。

同理,如前所述,我们在看待《史记·魏世家》及其《史记·六国年表》中的相关魏文侯的年代记载时,均应在相应的年代上加上21年。因此,《史记·魏世家》此处所记载的魏文侯六年攻打少梁之事,应该在魏文侯二十七年(公元前419年),而本年为秦灵公六年,则秦灵公元年为424年,而秦灵公在位10年,由此可以推断秦灵公的年代为公元前424年至公元前415年。

此外,大多数学者赞同《史记·六国年表》中关于秦灵公及其之前诸王年代的记载,而平势隆郎的改订则与通行观点有一定区别,故附带讨论一下平势隆郎所拟定的秦灵公之前秦悼公、秦厉共公、秦躁公、秦怀公的年代问题,如表1—2所示:

表1—2 秦悼公至秦灵公年表的不同拟定(年代均为公元前) (单位:年)

平势隆郎的上述改定,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关于秦灵公年代的改订,他认为秦灵公应该在位是12年,但是这一改订并没有文献的有力证据,因而应当存疑。再分别来看:

秦悼公年代。一般均认为秦悼公的年代为公元前490年至前477年,在位14年;平势隆郎定为公元前492年至前477年,在位16年。文献中关于秦悼公在位年限的记载有14年、15年二说,前者见于《史记·秦本纪》记载:“悼共公立十四年卒,子厉共公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也记载为在位14年;后者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悼公享国十五年。葬僖公西”,及《世本》的记载:

秦悼公立十五年,生厉共公。[8]

这两者的区别也应该以是否逾年纪元为标准,即以逾年改元则为在位14年,以当年改元则为在位15年,其实两种记载是一致的。而关于其在位年代,从《左传》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记载楚灭陈,《史记·秦本纪》也记载“(秦悼公)十三年,楚灭陈”,由此可以确定秦悼公元年为公元前490年。因此要将秦悼公的元年改定为公元前492年,目前还缺乏有力证据。

秦厉共公年代。秦厉共公年代一般以为公元前476年至前443年,在位34年;平势隆郎以为公元前477至前443年,因此对于秦厉共公元年是公元前477年还是公元前476年的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这一问题可以从《史记·周本纪》周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三晋灭智伯的记载加以解决,《史记·秦本纪》亦记载此事:

(秦厉共公)二十四年,晋乱,杀智伯,分其国与赵、韩、魏。

由此可以确定秦厉共公元年应该为公元前476年。

关于秦厉共公的卒年,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史记·秦本纪》:“(秦厉共公)三十四年,日食,厉共公卒,子躁公立”,《史记·秦始皇本纪》引《秦记》:“(秦)剌龚公享国三十四年,葬入里,生躁公、怀公”,“剌”“厉”均为来纽月部,“恭”为见纽东部,“共”为群纽东部,见、群同为牙音,并可旁转,故“剌龚”与“厉共”音近可通。如此则秦厉共公在位34年,由此其年代可以定为公元前476年至前443年。

秦躁(趮)公年代。一般以为秦躁(趮)公为公元前442年至前429年,在位14年;平势隆郎定为公元前443年至前430年,其年代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看:(1)秦躁(趮)公元年方面,文献记载如:

《史记·秦本纪》:(秦躁公)十三年义渠来伐,至渭南。

《后汉书·西羌传》:至贞王二十五年秦伐义渠(公元前444年),虏其王。后十四年(公元前430年),义渠侵秦,至渭阴。

由此可以逆推秦躁(趮)公元年为公元前442年。(2)秦躁(趮)公卒年方面,《史记·秦本纪》等文献较为明确地记载了秦躁公十四年卒,如此则秦躁(趮)公卒于公元前429年。因此秦躁(趮)公的年代可以定为公元前442年至前429年。

秦怀公年代。一般以为秦怀公年代为公元前428年至前425年,在位4年;平势隆郎定为公元前430年至前427年,《史记·秦本纪》等记载秦怀公在位4年,如此则秦怀公的年代应该依一般观点而定为公元前428年至前425年。

总之,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平势隆郎所拟定的从秦悼公到秦怀公年代,还缺乏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