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口市政研究(1861—194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引论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笔者在考虑博士论文选题的时候,导师陈锋教授根据他对武汉城市史档案资料的了解,提出了选题建议——研究近代汉口城市史相关问题,或者研究(近代)汉口既济水电公司。于是,笔者花了一段时间查阅1949年以前汉口既济水电公司的档案,翻阅了部分武汉近代报刊,明显感觉到有关汉口既济水电公司的资料在时间段上分布很不均衡,有的时段或某些年份非常丰富(如民国中期),有的时段则较少(如晚清、沦陷时期),研究者很难从纵向上把握汉口既济水电公司在近代的发展历程。相比之下,有关近代汉口城市史方面的资料则丰富得多,也均衡得多,研究者可以从报刊上获得大量相关信息。于是,笔者决定以近代汉口城市史作为研究方向,并最终确定以近代汉口市政作为论文选题,具体时段为从1861年汉口开埠至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攻占汉口之前的这段时间。

目前,有关近代汉口市政研究的成果,数量上并不少,其中也不乏有分量的论文和著作,这些成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汉口市政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晚清和民国中期两个时段,且均未将整个近代汉口市政作为对象,进行贯通性的长时段(用“整时段”表述可能更准确)研究。这种情形显然不利于我们从整体性上认识和把握近代汉口市政,因而也难以对近代汉口各时段市政进行准确的评价。

事实上,近代汉口独特的城市地位,足以令我们对其市政另眼相看,并以其市政作为对象,进行长时段研究。近代汉口原本是汉阳县下的一个市镇,张之洞督鄂之后,鉴于汉口城市地位的重要,将它从汉阳县下划分出来。这样,拥有单立行政区域的夏口厅才得以建立。此后,汉口的城市地位进一步凸显。近代汉口也曾几次从“武汉市”独立出来,成为与武昌并立的市或全国为数不多的直辖市之一。即便是在“武汉市”的建制之下,近代汉口也未失其重要性,它在中外人士的心目中,仍然是极具影响的市政实体。在今人看来,“武汉”的名头比“汉口”大。然而在进入近代以后的较长时段内,“武汉”并不是一个单体城市,而是一个城市组团的名称——武昌与汉口或武昌与汉口、汉阳的合称。直到民国中后期,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人们才真正视“武汉”为一个中心城市,开始将武昌与汉口、汉阳一起视为单立的市政实体而美其名曰“大武汉”。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近代,汉口与武昌、汉阳有着不同的发展节奏,其市政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对整个近代汉口市政进行研究,有助于彰显近代汉口的城市个性,更好地展现武汉三镇一体化进程,促进近代武汉城市史和武汉近代史研究。

近代汉口曾是世人公认的中国内陆最大的商业中心,也曾是西方人心中的“东方芝加哥”——近代汉口所拥有的国际声誉和在海内外人士心中的城市地位,今天的汉口是不能与之等量齐观的。如果我们将近代汉口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市政实体进行研究,并放宽历史的视野,将其市政还原到历史的场景中去,置于近代中国城市史和近代中国变动不居的大背景之中,并兼顾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市政发展的影响,必将深化近代汉口市政史研究。

市政发展是近代汉口乃至近代武汉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近代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近代汉口市政,将更加丰满地展示汉口乃至近代武汉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更好地揭示近代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共性、复杂性与多样性。近代汉口市政的演变涉及城市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关乎近代汉口城市社会转型。因此,对近代汉口市政进行长时段研究,是展示近代汉口城市社会变迁和城市社会转型的绝好视阈,必将深化近代汉口城市社会史研究,丰富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