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节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讲疏》和《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讲疏》一书,是他的《文心雕龙注》的前身。范氏的《文心雕龙注》著称于世,今天尚流传颇广;其《文心雕龙讲疏》则知者甚少。
《文心雕龙讲疏》于1925年(民国十四年)10月由天津新懋印书局出版。24开大开本(如一般期刊大小),用4号字体排印。全书500多页,近30万字。除去《文心雕龙》原文不计,约20万字。范文澜注的注释详赡,另一特色是各篇下面附录不少参考性文字,有的为各篇原文中提到的作品,与原文对照参看,甚为方便,有的为有关的评论文章,或阐发原文意蕴,或提供有关材料,对读者深入理解原文极有裨益。此一特色在《文心雕龙讲疏》中已具有,而《文心雕龙注》又颇多调整增益。如《正纬》篇,《文心雕龙讲疏》仅录刘师培《谶纬论》一篇,《文心雕龙注》则增加了徐养原《纬候不起于哀平辨》、刘师培《国学发微》(一节)等6篇。又如《序志》篇,《文心雕龙讲疏》原录有《文质论》等4篇,《文心雕龙注》又增加了曹丕《典论·论文》等5 篇。根据《文心雕龙讲疏》范氏自序,该书在1923年已经写成,而《文心雕龙注》则于1929年问世,可见从《文心雕龙讲疏》完成到《文心雕龙注》出版,中间又经历了五六年的时间。两书相比,见出范氏对《文心雕龙》注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的精神。体例上,《文心雕龙讲疏》与《文心雕龙注》基本相同,只是注文安排地位有变化。《文心雕龙讲疏》的注文分插在各篇分段下面,《文心雕龙注》则注文与原文分列,上册为原文,中下册为注文,其后重版本又将注文分置各篇之下。《文心雕龙讲疏》卷首原有梁启超序一篇、范氏自序一篇;《文心雕龙注》不录此两序,而有“例言”10条。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高校教师为学生讲授古典著作,详加讲解疏证,往往以“讲疏”为名,如黄侃的《诗品讲疏》,顾实的《庄子天下篇讲疏》《汉书艺文志讲疏》,许文雨的《文论讲疏》等。《讲疏》范氏自序,全文约有1000 字。其内容首言自己在南开大学任教时为学生讲解《文心雕龙》,征引群书,历时一年多而成该稿。次言清代黄叔琳校注纰缪颇多,宜加补葺订正。又言过去在北平求学时,师从黄侃(季刚)先生,深受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一书的影响,并将其誉为“精义妙旨,启发无遗”。再次揭示《文心雕龙》要旨。有曰:“读《文心》当知崇自然、贵通变二要义,虽谓全书精神也可。作的《讲疏》中屡言之者,即以此故。”
《文心雕龙讲疏》卷首作者自序前尚有梁启超序文一篇,王运熙请友人查核,此文《饮冰室文集》未收,范氏后来的《文心雕龙注》亦不载,世所罕见。
梁启超在《序》中说:“吾国论文之书,古鲜专籍。东汉之桓谭《新论》、王充《论衡》、杂论篇章,时有善言,然《新论》已佚,而读者不过数言,《论衡》虽存,而议论或涉偏激。自此以后,挚虞《流别》,李充《翰林》,为论文之专籍矣;而亦以搜辑残缺,难窥全豹,学者憾之。若夫曹丕《典论》,号为辨要,陆机《文赋》,亦称曲尽;然一则掎摭利病,密而不周,一则泛论纤悉,实体未赅。求其是非不谬,华实并隆,析源流,明体用,以骈俪之言,而摛有驰骤之势,含飞动之采,极瑰玮之观者,其惟刘彦和之《文心雕龙》乎!《文心》之为书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缀文之士,苟能任力耕耨,奉为准则,是诚文思之奥府,而文学之津逮也。挽近学子,好诋前修,而自炫新异,可喻于田巴之议稷下,犹未能譬于孟坚之嗤武仲也。扬己抑人,甘于简陋,其何能读古人之书,而默契彦和之深意乎!虽然,抑又有故焉。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虽为论文之言,而摛翰振藻,炜烨其辞,杼轴献功,整齐其语。是以命意而曰《附会》,修辞而言《镕裁》,师古而称《通变》,别体而号《定势》,文术虽同,标名则殊。读者不察,或生曲解,或肆讥评,其故一也。加以征引之文,间有亡佚,辗转传抄,讹夺滋甚,苟不辨订错牾,网罗散失,以诠释之,读者自易致迷,其故二也。有此二故,《文心》一书,领悟者寡,诚无足怪,然窃尝深惜焉!乃者吾友张伯苓手一编见视,则范君仲沄之《文心雕龙讲疏》也。展卷诵读,知其征证详核,考据精审,于训诂义理,皆多所发明,荟萃通人之说而折衷之,使义无不明,句无不达。是非特嘉惠于今世学子,而实大有勋劳于舍人也。爰乐而为之序。民国十三年十一月,梁启超。”
梁启超博学多识,从此序可知他对汉魏六朝的文学批评与《文心雕龙》均有相当的理解。序文末段提到的张伯苓,是一位著名教育家,任南开大学校长多年。上文提到,《文心雕龙讲疏》是范氏在南开执教时的讲稿,故托张伯苓请梁氏作序文。[12]
范文澜自序后有《黄校本原序》《南史本传》。后来河北教育出版社整理出版《范文澜全集》时已经删去。《南史本传》后有十二页目录。目录后是讲疏正文。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的底本是1925年天津新懋印书馆所刊印的一册本的《文心雕龙讲疏》,1929年北京文化学社开始分三册出版,1936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七册的线装本。该书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8年、1962年、1978年、1998年多次重印。《文心雕龙注》博赡详备,移录材料遍及经史子集。它既吸纳前人《文心雕龙》校注之长,又厘正昔贤龙注的缪失。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风行半个世纪以后,范注一出即取而代之,成为龙学界的权威读本和必备参考书。

图22 《文心雕龙讲疏》目录的第一页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虽出自补苴昔贤之需,却在体例设置和理论建构上自成体系,形成融校释和评论于一炉的《文心雕龙》新的研究模式。
《文心雕龙注》是现代龙学史上承前启后的文化高峰,它凝聚了民国学者体认传统和整理旧学的文化实绩。
范注主要依托黄叔琳辑本,搜采补订、弥补疏漏,而黄叔琳辑本成于宾客之手,纰漏甚多,范文澜继而援引近代学者的《文心雕龙》研究见解,特别是发申乃师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观点,汇聚近代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其校勘之细密、征引之丰富,远迈前人。较以《文心雕龙札记》,范注兼有文字校释、理论阐述、资料汇编的多重色彩,“黄札范注”一同成为20世纪龙学研究界新的里程碑。据范文澜夫子自道,范注除了继承和发扬其师黄侃的《文心雕龙》的义理阐述的路子外,不无补救前人龙注偏狭的考虑,其《文心雕龙注·例言》就难掩一份自得之情:“昔人颇讥李善注《文选》,释事而忘意。《文心》为论文之书,更贵探求作意,究极微旨。古来贤哲,至多善言,随宜录入。”《文心雕龙注》除去《文心雕龙》原文有40多万字,比《文心雕龙讲疏》的注释(包括附录)字数要增加一倍多,主要是注释的条数和内容的增加。如《史传》《诸子》两篇,《文心雕龙讲疏》注文各有40多条,已颇详赡,而《文心雕龙注》又各增至50多条。

图23 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的封面
引经据典、校勘严谨,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释义精到,网罗古今旧注之大成,它上承刘师培、黄侃的《文心雕龙》研究,下启杨明照、王利器的龙学事业,标举现代龙学史新的研究高峰。以注为论的文学实践所展示的体系意识是范注理论特质的突出表现,范文澜作为民国时期第一位全力发掘《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学者,他立足于文本固有的理论内蕴,进行整体观照和统摄,梳理各篇章的内在联系,列表分析《文心雕龙》理论的体系框架,发掘出《文心雕龙》精深的体系意识。《文心雕龙注》作为对旧学土壤一朵盛开的艺术奇葩的体系结构的发掘,使《文心雕龙》成为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比肩的文论经典,显示了民国龙学的新创获,体现了现代境遇下经典文本研究现代转型的观念自觉。

图24 梁启超为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序中的一页

图25 《文心雕龙讲疏》的版权页

图26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的封面

图27 《文心雕龙注》(下册)的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