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封泥集存(全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凡例

1.集存2019年9月前刊布的时代为秦的封泥图像及相关信息。

2.中央、地方类封泥的时代以秦为主,上起战国晚期,少数延至汉代;受断代材料所限,乡亭部及私印吉语封泥的时代略宽。

3.封泥上文字以原释为基础,结合研究成果并酌以已见;图像模泐及原未发表图像,从原释。残碎封泥,以残存笔画推定所缺文字,残缺过甚则不释。

4.未释及残缺字以“□”表示。释读存疑,字外加框如“”。

5.封泥名目下置经去重后的拓片、彩色、黑白照片、摹本等图像,简注出处;未发表图像封泥,标“无图”及出处。

6.封泥的拓片、照片出处不同、差异明显的拓片等图像,均以a、b、c等区分。

7.封泥图像出自图书,注书名简称+页码,“P”代表“页”,如“《秦封》P105”;同书拓片、照片出处不同时分列,如“《汇考》P159、图版P40”;出自杂志,注杂志名+图号,如“《在京》图一:1”;所出杂志无图号,注杂志名+页码;所出图书分卷,注书名+卷数+页码,如“《山房》2.26”表示出自《山房》第二卷第26页。所出之处若无页码则仅言简称,如“《泥选》”。

8.《古封泥集成》《山东书法全集·封泥》《中国封泥大系》等所收各谱封泥,不再转注原出处;封泥未被前书所录或在前书出版后再有著录则标注出处。

9.据封泥内容,上编收中央职官,中编收地方职官,下编收未归类未完全释读及残碎封泥。私名吉语封泥、部分形制类似的西汉早期封泥列为附编。

10.中央职官封泥以《汉书·百官公卿表》为基础,结合文献所载职官沿革、学者研究及个人意见排序。太医、永巷、都水、司空等文于多个公卿下均有设置的同名官,在置某一公卿后不复见。宫台禁苑封泥设专节单列。

11.地方职官封泥以《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为基础,结合文献中隶属演变、学者研究及个人意见排序。不同郡属的同名县,置某郡后不复见。

12.因泥面读法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如“阳安”与“安阳”为两地,以某读法归类后其他读法下不录。

13.职官、地名写法与传世文献不同,目依文献,释读据泥面。灋丘、废丘等文献中同地的不同名称,在同名下分列。

14.雍工室、巴左工、河内左工、栎阳左工室等“地名+官名”类封泥,因尚不确定其上属机构,故置地方编内相关地名下。

15.对既可属中央亦可属地方的封泥,以某意见归类后不复见。

16.残封泥据形制及残存笔画尽可能定字分编,无法确定置下编以残存字排列。

17.未发表图像封泥按原释分编,原释难归类时在下编内分列。

18.同职官封泥以时代早晚如“玺”在“印”前,并据职官高低排序。

19.封泥图像大小据版面有调整,非原大不设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