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尺步圖

縱横皆六尺,積三十六尺。
司馬法曰:「六尺爲步,步百爲畝。」
今按:「六尺爲步」,古法也。自后稷教民稼穡以來,即有「一畝三畎,畎皆廣尺深尺」之説,則六尺之爲步,不始於周矣。半步爲武,步者,因二武而度其長也。此本人身自然之度,豈强名哉。夫司馬法者,齊景公大夫田穰苴所作,而齊宣王時又追論以成書者也。其以「六尺爲步」,必有所受矣。故秦、漢以下,未有改焉。若王制之以「八尺爲古步」,則亦「六尺爲步」之意也。蓋周尺當今省尺七寸五分,通計八尺共得六十寸,適合今六尺之步。但六尺之制,穰苴時已有此言,不知王制何緣更起「古步八尺」之説邪?至以六尺四寸爲步,則當省尺之四尺八寸耳,步狹田增,實不合於人身步武之數矣。此必阡陌既開之後,欲文富國者之言也,而又文多錯亂,安足信乎!註疏雖正其誤,亦未究「六尺爲步」之古法也。
鄧展曰:「古者百步爲畝,漢時二百四十步爲畝。古千二百畝,則得今五頃。」
趙氏曰:「古者以百步爲畝,今以二百四十步爲畝,古百畝當今之四十一畝也。」
今按:每步方六尺,相乘積三十六尺;古田一畝百步,得三千六百尺;百畝得三十六萬尺。自漢而下,以二百四十步爲畝,以三十六尺乘之,得八千六百四十尺爲步法。又以八千六百四十尺,除古田三十六萬尺,得四十一畝六分不盡。五百七十六尺,以三十六尺除之,得十六步。趙氏謂當今四十一畝,舉成數也。〇又按:桑弘羊曰:「古者,制田百步爲畝,民井田而耕,什而籍一。先帝哀憐百姓之愁苦,衣食不足,制田二百四十步而一畝,率三十而税一。」先帝蓋指景帝,則二百四十步之爲數,自景帝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