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民国史研究的缘起
中华民国时期,处在中国近代前所未有之风云变幻时代。还在民国年间,已有学人开始搜集整理有关民国史料,并有初步的研究。[2]但就总体而言,1949年以前,国内战乱连年,缺乏研究的环境与资料积累,而且身处民国之中,一般学者格于当朝人不作当朝史的中国史学传统,也还没有将民国史作为学科研究的意识。[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国史研究开始进入史学研究者的视野。1956年,国家社会科学12年规划将民国史列为重点项目。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民国史研究计划又被重新提起。但是,因为极左思潮的影响和干扰,民国史上的诸多事件与人物已有政治“定评”,民国史研究的空间甚为狭窄,缺乏学术研究发展的自由讨论空间。同时,受中国历史分期问题的影响,1919年以前的民国史被划入中国近代史,1919年以后的民国史被划入中国现代史,人为被割裂成两段。[4]而中国现代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又局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中共党史,民国史只能作为陪衬。因此,当时有关民国史的不多研究主要局限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方面,成为政治“大批判”的工具和附庸。唯有在近代经济史领域,有一批学者做了相当出色的开创性工作,他们主持下的近代经济史资料的系统整理与出版,是当时近代史研究中较有成绩的方面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关民国时期的经济统计资料至今仍在研究中被广为利用。[5]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对学术研究形成了更严重的伤害。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过去之后,1971年的全国出版工作会议再度将民国史列入国家重点出版计划,为民国史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在1972年成立民国史研究组,成为国内第一家以“民国史研究”命名的研究单位。随后,该组开始进行民国史的资料整理与初步研究,编辑出版《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虽然这一时期的民国史研究仍然深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成果有限,但是,民国史研究的先驱者们对民国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研究对象、编纂方法,乃至名词术语的确定、历史资料的考辨等,确立了大体的原则,并为后来者所基本沿用。他们的筚路蓝缕之功,至今仍嘉惠士林,令后来者受益良多。
以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开端,思想解放运动蔚为潮流,改革开放成为国策,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也带来了学术研究的空前繁荣。受惠于这样的大环境,1978年,近代史研究所的民国史组改称民国史研究室,由该室编辑的《民国人物传》第1卷于当年出版,这是1949年以后“民国”的表述首次成为书名,[6]标志着民国史学科的真正起步。1981年,民国史研究室主持编写的《中华民国史》第一编第一卷出版,成为民国史学科建立的奠基之作。从此,有关民国史研究的著作和史料大量出版,学术研究队伍迅速扩大,学术交流活动日渐频繁,民国史研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
一个学科建立并成熟的标志,就是有可以代表这个学科研究水平的高质量研究著作的出版。近代史所民国史研究室于成立初始即决定编写一套包括研究著作、人物传和大事记在内的系统的《中华民国史》,这套著作的出版实际成为民国史学科建立的标志,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民国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历40年之功,由李新担任总编的《中华民国史》12卷16册(全面论述民国时期的历史)、《中华民国史人物传》8卷(收录民国时期有影响的各方面代表性人物近千人的传略)、《中华民国史大事记》12卷(逐日记述民国时期的大事、要事),201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项工程构成了民国史研究较为完整的体系,并为民国史学科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广阔的基础。
民国专史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版的较为重要的著作有: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来新夏《北洋军阀史》,郭剑林《北洋政府简史》,谢本书《护国运动史》,莫世祥《护法运动史》,黄修荣《国民革命史》,刘继增、毛磊、袁继成《武汉国民政府史》,王宗华、刘曼容《国民军史》,张同新《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史略》,郭绪印《国民党派系斗争史》,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解学诗《伪满洲国史新编》,资中筠《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陶文钊、杨奎松、王建朗《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彦奇、张同新《中国国民党史纲》,刘健清《中国国民党史》,谢本书、冯祖贻主《西南军阀史》、匡珊吉、杨光彦《四川军阀史》,莫济杰等《新桂系史》,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姜克夫《民国军事史略》,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袁继成《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张静如、刘志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变迁》,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李宗一《袁世凯传》,严如平、郑则民《蒋介石传稿》,吴景平《宋子文评传》,等等。
有关民国史研究的论文更多,难有确切统计数字,散见于各学术期刊。但目前较有影响、学术价值与研究质量较高的论文,主要发表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期刊,由于这些刊物长期形成的学术地位,这种现象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各大学学报和省级社科刊物发稿量较大,可称民国史研究论文发表的主要阵地,但因种种原因,质量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