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小公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去盛家借读?

“衡哥儿,我刚刚听门房说,教你的夫子身子不适,年后没有继续教你了?”

顾廷烨担心齐衡多问,转移话题道。

“嗯。”齐衡点了点头道:“许夫子摔了一跤,到底年纪大了,需要修养一些日子。”

“我在扬州结交了一个好友,乃是扬州通判之子。如今其父亲升任尚书台任,已经举家来了汴京。”

顾廷烨顿了顿继续说道:“盛台任准备在家中设私塾,请庄学究来教导家中子嗣,你若一时半会寻不到明师,倒是可以去盛家借读。”

“可是那个在明德书院教书的庄学究?”齐衡故作惊讶道。

一般书院教书的,都只能称为夫子。

而有一些教学能力强,又得到许多人认可的,才会被尊称为学究。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庄学究教导过的学生中,有数位金榜题名,考中了进士。

庄学究教书育人几十年,只有数位能够金榜题名,看着确实不多。

可科举三年一次,每次录取人数基本只有两百多人。

几十年间,也不过十几次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也就数千人罢了。

这个数字分散到整个大宋,时间跨度又是几十年间,庄学究学生中能有数人金榜题名,已经非常难得了。

“正是。”

顾廷烨点了点头道:“也就盛台任对庄学究有恩,才能请得庄学究来汴京。你既有志科举入仕,可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

他并不知道齐衡要入宫当伴读,认为能跟庄学究进学,乃是难得的好机会。

“多谢二叔告知,不过从事我还得和母亲商量一下才是。”齐衡说道。

顾廷烨闻言点了点头,和齐衡闲聊了一会便告辞离开了。

齐衡亲自将顾廷烨送出府门,看着他离去,才微微叹了一口气。

他都已经提醒顾廷烨,顾偃开对他严厉是因为把他当做接班人。

本意是想看看顾廷烨能不能察觉到小秦氏的问题。

可如今看来,是白费功夫了。

因为常嬷嬷的话,顾廷烨现在对于顾偃开充满了怨气,否则也不至于要离开汴京。

“唉。”

齐衡微微摇头,叹了一口气,转身进了府。

“公子!”

快到院门口的时候,一个丫鬟匆匆迎来,行礼道:“大娘子唤公子过去一趟。”

“知道了。”

齐衡点了点头,调转方向,往后院而去。

平宁郡主突然找他,显然是因为顾廷烨来的事情。

正好齐衡也想和母亲说说去盛家借读的事情。

如今看来,剧中去盛家借读,可能就是因为许夫子请辞,平宁郡主才让他去盛家借读的。

既然剧中平宁郡主能答应,现在应该也会答应。

“母亲!”

齐衡进入正堂,躬身行礼道。

“嗯!”

平宁郡主点了点头,道:“我听说那顾二郎来府中找你了?”

“顾二叔来…”

齐衡把顾廷烨前来道别,和让他去盛家借读的事情说了一遍。

“那盛家什么来路,居然能请来庄学究?”

平宁郡主听到顾廷烨要离开汴京,去白鹿洞书院读书,并无什么波动。

但是当听到盛家居然把庄学究请到家中教导子嗣,很是诧异。

她之前为齐衡寻找名师,自然听过庄学究的大名。

可惜像庄学究那种人,淡泊名利,她即便想请也请不来。

没想到一个她听都没听过的盛家,居然能把人请来。

“听说是盛家主君对庄学究有恩。”齐衡说道。

“原来如此。”

平宁郡主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会说道:“庄学究声名在外,若是能和他一同进学,倒是不错。不过这件事还得好好打听一下,毕竟那是人家家中私塾,未必会让外人前去借读。”

“你先回去吧,这事我会让人打听一下,等有消息了再告诉你。”

“是,孩儿告退!”

齐衡应声行礼,退了出去。

平宁郡主沉吟了一会,吩咐许嬷嬷安排人去打听一下盛家的情况。

许嬷嬷安排人打听了一番,前来禀报平宁郡主。

平宁郡主听完,惊讶道:“原来是探花郎之后。”

盛老太太当年不顾家里的反对,坚持要嫁给盛老太爷。

后来盛老太爷宠爱妾室,夫妻不合,汴京那些豪门人家,没少谈论此事。

平宁郡主自然也听说过一些,因此本能的对盛家有些不喜。

不过当听到盛家如今的主君,对盛老太太很是孝顺,娶的还是王老太师之女,家中嫡子虽然才十几岁,才学品性都很不错,平宁郡主的脸色又缓和了下来。

“说起来,郭家与王家还有点亲戚,你让人备份礼物,给盛家送个帖子,明日我带衡儿去盛家一趟。”平宁郡主吩咐道。

要不要齐衡去盛家借读,还要去盛家看看才行。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能够打听到的消息,自然不能完全相信。

至于和王家的亲戚,确实是有的,不过都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那种。

事实上,这些勋爵官宦人家相互联姻,真要是论起来,几乎都是亲戚。

“是,奴婢这就去安排。”

许嬷嬷行礼退下,安排人前往盛家送帖子。

古代相互走动都会提前送帖子让对方知道。

为的就是防止对方有什么事不在家或者不便接待。

这是正常礼数,与身份高低无关。

不告而登门,属于恶客。

…………

汴京常住人口已经突破百万,加上南来北往的商贩和游玩办事的人,汴京常年人口都在一百五十万左右。

庞大的人口导致汴京房价非常贵,特别是内城的宅院,已经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

居住在内城,不仅是身份的象征,对于官员来说,上朝的时候也更加便利一些。

然而高昂的房价,让许多官员望而却步。

于是靠近内城城门附近的宅子,就成了这些官员们的首选。

外城城东,靠近内城城门附近有个积英巷。

巷子内的人家都是朝中三四品官员,唯有巷子中段的一户宅院十分特殊。

这个宅院是由两个宅子打通形成的,之前被空置了多年,只有几个老仆负责打理。

前几日,宅院终于迎来了主人,有了人气。

宅院门头上牌匾上书‘盛宅’两个大字,正是盛家在汴京的宅院。

葳蕤轩内,王大娘子放下茶盏,一脸得意道:“虽说让林噙霜那个贱人躲过一劫,不过这管家之权还是回到了我的手里。”

边上的刘妈妈张了张嘴,她很想说主君不让林小娘管家,和那件事情关系不大。

最主要的还是怕御史。

扬州距离汴京远,倒是没什么。

汴京可是天子脚下,盛纮若是还敢让妾室管家,传扬出去少不了要被御史弹劾。

不过那件事王大娘子多少也有些责任,刘嬷嬷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说什么。

就在这时,一个丫鬟匆匆走了进来,行礼道:“禀大娘子,刚刚门房那边前来通报,说齐国公府差人送来帖子,明日上午平宁郡主会前来拜访。”

“平宁郡主怎么会来盛家拜访?”王大娘子闻言神情惊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