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小公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强势的平宁郡主

齐国公府位于汴京内城城南,距离皇宫不远的公侯街中段。

这条街最开始并不叫公侯街,只是因为这条街上住着的都是公侯之家,被百姓称为公侯街,久而久之,都已经忘记了这条街原本的名字,都以公侯街来称呼。

马车缓缓在齐国公府门口停下,车夫调下马车,把轿凳摆好。

平宁郡主弯腰从马车内走出,苏妈妈伸手搀扶,下了马车。

大门两侧立着一母一公两个大石狮子,朱红色的大门上排列着一排排的铜钉,门头之上挂着的牌匾上书‘齐国公府’四个鎏金大字,下角则是敕造两个小字。

齐衡从马车出来,看着气派的大门,尽管穿越后已经数次进出过这个大门,依旧免不了有些感叹。

拒绝了丫鬟搀扶,齐衡自己下了马车,跟随平宁郡主身后,进了大门。

绕过影壁,穿过前院角门,一路来到前厅,入目便是十二扇紫檀木嵌螺钿屏风。

门口侍立的丫鬟见平宁郡主过来,连忙欠身行礼。

进入厅堂绕过屏风,只见一个三十多左右的中年男子,正坐在软榻上看着邸报。

男子身材高大,面色儒雅,身穿一件素色圆领、窄袖长袍,领间袖口以金线绣着云团花纹做点缀。

“夫人,衡儿回来了。”

齐隆看到平宁郡主母子二人走进来,放下邸报,微笑道。

“嗯。”

平宁郡主微微点头,来到软榻另一侧坐了下来。

“孩儿拜见父亲!”齐衡躬身行礼道。

“坐吧。”齐隆摆了摆手道。

平宁郡主撇了一眼矮几上的邸报,问道:“近日朝中没发生什么大事吧?”

“没甚大事,就是西南那边有两个来月未曾下过雨,有旱灾的迹象。”齐隆摇头道。

平宁郡主一听就没了兴趣,这时丫鬟送上茶水,她接过呷了一口,放下茶盏,微笑着把皇后让齐衡过两年入宫给皇子伴读的之事说了一遍。

齐隆听闻也很是喜悦,能给未来的储君伴读,那可是光耀门楣的好事。

“还是夫人在皇后娘娘那里有体面,我可是听说不少勋爵人家,都找了官家,想让家中子嗣给皇子伴读,官家都未答应。”齐国公笑道。

平宁郡主性子强势,正常男人大多数都不会喜欢,更别说古代这种男权至上的社会了。

可平宁郡主身份特殊,娶了她后,原本有些没落的齐国公,再次欣欣向荣了起来。

加上齐隆性子偏软,夫妻关系还算和睦。

不过家中大小事,几乎都是平宁郡主做主。

齐隆即便有时会提些不同意见,可一旦平宁郡主坚持,都会以平宁郡主的意见为主。

“官家虽未册封太子,可那是因为担心皇子年幼福薄,承受不住。等皇子稍微在大些,肯定是要册封为太子的。储君伴读,岂能儿戏。那些勋爵人家,也不看看他们家中子嗣都什么德行。”平宁郡主撇嘴道。

大宋立国已有百年,古人成亲本就早,就算按照二十年一代人,也有五代了。

都说富不过三代,那些勋爵子弟不说都是纨绔子弟,可大多数都在等着荫封,没有半点进取之心。

官家怎么可能选那些勋爵子弟,给皇子做伴读。

一想到那些勋爵子弟的表现,平宁郡主自得的看了一眼安静坐在那的齐衡。

对齐衡的教导,在她看来是极为成功的。

齐隆倒是没有想那么多,沉吟了一会说道:“衡儿接下来该学习经义了。今日下午我和许夫子谈过,他言学习经义,不能闭门造车,须多和同龄人一起相互交流论证。

我也觉着许夫子说的甚有道理,而且衡儿也需和同龄人多多接触交流。

如今距离皇子蒙学还有数年,不如先将衡儿送去国子监进学?”

一旁的齐衡闻言眼睛一亮,平宁郡主性子太强势了,对他有种很强的掌控欲。

他院里的嬷嬷和丫鬟中,就有平宁郡主的眼线。

平宁郡主这么做,对错很难评。

这种父母对子女的掌控欲,即便到了后世,都依然存在着。

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流传,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掌控欲的体现?

孟母想要让儿子按照符合她预期的方向发展,所以不停的迁移。

这种行为和后世为孩子选名校,报辅导班本质上也没什么不同。

齐衡倒不是否定这种做法,只是他毕竟不是原本的齐衡,这种带着监视的好,让他感到有些压抑。

原本的齐衡因为年纪原因,还未察觉到。

但他觉着,剧中齐衡坚持要娶明兰,固然有喜欢的因素在,却未必没有一种叛逆的心思。

若是能去国子监读书,最起码不用每天待在家里。

“不成!”

平宁郡主皱眉道:“国子监纨绔子弟太多,衡儿身份尊贵,少不了有人巴结讨好他。衡儿到底年纪还小,若是受那些人影响可如何是好?”

国子监虽然是大宋最高学府,可对于权贵子弟来说,想要进入并不难。

不说平宁郡主的身份,单是齐国公府这块招牌,齐衡就能轻易进去。

可正是因为这样,导致国子监里纨绔子弟非常多。

这对一心想要将齐衡培育成才的平宁郡主来说,怎么可能答应。

齐衡张了张嘴,他很想说自己不会的,可他也知道以平宁郡主的性子,根本不会因为他的保证,而有所改变。

“你观汴京那些世代簪缨人家,真正想让家中哥儿通过科举入仕的,谁家把子嗣送去国子监读书的?”

平宁郡主放下手中的茶盏,说道:“只有那些顽劣不堪或是庶子才会被送去国子监混日子,真正看重的子嗣,不是请夫子来家中教导,就是送去别家的私塾。”

“那夫人的意思是送衡儿去别家私塾借读?”齐隆问道。

“此事暂时也不急,不管是借读还是请夫子来家中教导,都需要仔细挑选才是。”平宁郡主说道。

家中夫子到底不是什么有名的大儒,做启蒙教育和前期的教导是够用了。

想让齐衡将来能金榜题名,还是要另寻名师的。

其实按照原本平宁郡主的想法,是让齐衡在家里先跟原本的夫子学着。

等过几年皇子读书的时候,入宫当伴读。

能被选来教导皇子的,必然都是翰林院的大学士,或朝中的相公们。

齐衡跟着这些人学,不比她费尽心思,请来的所谓名师强多了么?

可齐隆说齐衡一个人在家进学不好,对于爱子心切的平宁郡主来说,一点对儿子不利的因素都不想有。

因此她还是打算先给齐衡寻个名师,或者看哪家私塾的夫子教学不错,家风也不错,没有些乱七八糟的人借读的,把齐衡送过去借读,做个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