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增长:OKR本土实战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提升认知

第1章
关于OKR的10个快问快答

并不是每一件算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也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能够被算出来。

——爱因斯坦

很多人刚接触OKR时,心中充满疑惑,如同雾里看花般搞不清楚。其中一部分人在门口徘徊了一会儿,带着问号离开了;还有一部分人则扒着门缝往里瞥,自认为瞧明白了,嘴里嘀咕一句“都是噱头,跟KPI没啥两样”,于是带着过去经验的限制,也掉头离开了。这时,如果门口有位专业导引员来接引,也许会帮助大多数人穿透迷雾,顺利迈入OKR的大门。本章就是整本书的导引员,负责为大家解答以下10个常见问题,助大家拨开迷雾,开启正式的OKR实践之旅。

Q1:OKR是什么?

OKR的全称是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是在实践中沉淀出来的一种目标管理方法,由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创造,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因传入谷歌、亚马逊等公司[1],并缔造了一部部硅谷传奇,OKR被广泛传播。随着国内外企业的OKR实践累积,我们对OKR有以下四层由浅及深的定义。

第一层,OKR是一套严密的思考框架和持续的纪律要求。OKR旨在确保员工紧密协作,把精力聚焦在能促进组织成长的、可衡量的贡献上。其中,严密的思考框架指的就是使命目标与关键成果(Mission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MOKR)的思维结构,它使人人都能从M(Mission,使命)出发,找准自己的价值定位,并锁定正确的O(Objectives,目标),以及那些可撬动目标达成的KRs(Key Results,关键成果)。而持续的纪律要求指的是OKR推进的过程。

第二层,OKR是激活团队的战略执行工具。实现总体战略目标是一切目标管理工具的最终目的,而激活团队则是OKR区别于其他目标管理方法的独特之处。

第三层,OKR是促进团队向内探索、打破认知框架的工具。团队在有效实践OKR后,会产生更深层的领悟,进而从更高的纬度上收获成果。

第四层,OKR是促动团队自内而外转变、实现心智进化的工具。持续践行OKR的团队,内在将更加坚定、开放与包容。团队成员不再是由任务驱动的机器,而是心与心联结的高能量智慧群体,他们将由心而发开启团队的进化之路。

践行OKR的道路,需要团队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也是开启团队觉性与悟性的旅程。我们将在本书中呈现各环节的有效实操方法与落地建议。

Q2:OKR与KPI、MBO之间有什么关系?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在20世纪50年代由彼得·德鲁克提出,其目的是通过上下各层的目标管理,激发团队的潜能,最终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

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与OKR都是MBO大家族中的一员,是MBO在不同环境下的实践方法。

KPI是适用于确定环境下的目标管理方法,它通过加减乘除的方式对固定目标进行分解与组合,以达成总体目标。

OKR则是适用于不确定环境下的目标管理方法,与KPI一样,它的最终目的也是达成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二者的根本性区别在于,OKR采用激活团队的方法来实现战略目标。在不确定环境下,OKR更强调聚焦于公司未来的总体方向,群策群力找到突破性的方法,以实现战略目标;它重视寻找杠杆解以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更紧密的团队协作,进而实现指数级的突破。

OKR与KPI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呢?KPI强调管控,而OKR强调激发。这一区别基于二者截然不同的深层信念。KPI的深层信念是人有惰性,需要被监督,而OKR则信奉团队潜能无限,需要被激发。

此外,OKR与KPI在管理理念与目标管理过程方面也有所区别,请参考表1-1。

表1-1 OKR与KPI的区别

正如德鲁克所说,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管理者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OKR充分激活每个人,更贴近管理的本质。

Q3:谁适合应用OKR?

OKR适合任何正处于不确定环境下的组织及个人,以及任何需要主动探索的组织和个人。

随着近几年民企转型及产业升级浪潮的袭来,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也开始拥抱OKR。

随着行业转型、技术升级等外部因素带来的冲击,财务部门、行政部门、生产技术部门等也开始应用OKR,重新锁定自己需要发挥的价值,更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如果你也正站在时代的路口,准备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积极探索,那么请勇敢尝试并使用OKR开启你的新世界大门吧!

Q4:怎么判断我们是否需要OKR?

我们可以从时代发展对行业趋势的影响、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团队状态的改变时机三方面来做判断。

时代发展对行业趋势的影响:新的国际局势、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消费习惯、新技术发展等因素,是否对行业产生了冲击?整个行业或行业生态是否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需要我们寻找新突破、进行更多创新、更加灵活地应对行业变化?

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当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进入开拓市场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开辟第二曲线[2]的转型阶段,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新阶段的跃升,寻找新的突破口,开拓全新的工作方式,不能再按部就班地工作。

团队状态的改变时机:团队无法突破过去的工作模式,在思维方式、协作方式和内在动力上需要改变与赋能;或者当前的管理机制不支持团队的创新,对团队主动性造成障碍,引起团队强烈不满。

根据以上三种情况,企业管理者应顺应时代发展、企业发展的需要,把握时机,引入OKR变革,完成管理升级,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Q5:公司引入OKR需要具备哪些前提条件?

公司引入OKR的前提条件是:有明确的使命、愿景和战略发展方向。

对于初创企业,这些问题可能没有明确落实在文字上,但管理层之间已有共识。他们心中有明确且坚定的阶段性方向,也是可以引入OKR的。

Q6:OKR应用的理想效果是什么?

团队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不断达成外在成果的同时,收获更珍贵的内在成果——唤醒团队的觉性与悟性。团队通过践行MOKR的思考框架及OKR持续的追踪机制,实现业务突破、达成战略成果;并通过定期对OKR实践的复盘,不断打破原有思维模式的局限,回归初心,发挥出本自具足的智慧。整个团队爆发出持续的能量,不断自我进化。

Q7:OKR应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

只吸收知识而不理解本质,只注重形式而未深入实践,只关注外在结果而忽略内在探索。

Q8:OKR在落地过程中,如何避开常见的坑?

OKR在落地过程中,有六大常见错误,请参考表1-2的避坑指南。为了更好地避坑,公司高层、HR和团队管理者需扮演好各自的角色:高层引领好方向;HR建立起成果导向的管理机制,让贡献被看见;团队管理者排除干扰,聚焦重要方向,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心能量;员工则需要群策群力,自主贡献。

表1-2 OKR落地避坑指南

Q9:OKR模式下如何激励?

在OKR模式下,我们需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

即时的精神激励需要频繁发生,领导者应时刻关注并去激发员工的真正内在动机。

物质激励则不能过于频繁,否则会极大削弱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我们需要保持物质激励与OKR成果导向的一致性,明确团队需要格外努力的方向,并在方法上与激励导向保持一致。如果我们希望员工跑马拉松,就绝不能按照起步速度来发糖。

Q10:管理尚不成熟的企业可以应用OKR吗?

答案是可以。谷歌在创业期[3]即非常不成熟的阶段就开始应用OKR,并创造了奇迹。谷歌创始人之一的拉里·佩奇称OKR是创造奇迹的奥妙所在,它可以让好的想法得以实现。国内外也有很多创业团队用OKR做到更好地聚焦、更灵活地应变。对不成熟的团队,我们使用轻盈灵活的管理方式会更加适配。而且随着OKR实践越来越深入,我们也会培植更加自主、开放、有活力、创新的团队文化的土壤。

综上所述,如果你已认真阅读并了解了关于OKR的基本知识,那么请勇敢地开启你的实践吧!


[1]《OKR:源于英特尔和谷歌的目标管理利器》和《这就是OKR:让谷歌、亚马逊实现爆炸性增长的工作法》对英特尔、谷歌等硅谷公司的OKR实践均有记载。

[2]第二曲线由英国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提出,指企业通过引入新的业务、产品或模式来开启的第二次增长阶段。

[3]拉里·佩奇在为《这就是OKR:让谷歌、亚马逊实现爆炸性增长的工作法》一书撰写的推荐序中,曾提到谷歌与OKR结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