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潘钰拜访颖川学院,三顾茅庐请荀彧
潘钰在治理太原的繁忙事务中,突然忆起自己穿越而来的这段时光里,竟差点忘却颍川那片藏龙卧虎之地。那里的学府中,诸多才华横溢之士云集,其中更有政治大才荀彧,令他心驰神往,深知若能得此人相助,治理太原乃至为大汉效力都将如虎添翼。
于是,潘钰即刻着手安排府中各项事务,将近期的政务处理妥当,并向各级官员交代清楚后续事宜,确保在自己离开的这段时间,太原城的运转不受影响。三日后,一切准备就绪,他带着高顺和一百陷阵营踏上行程。为了行事方便,众人皆乔装打扮,扮作普通商旅模样,马匹也都披上朴素的马衣,武器则藏于特制的行囊之中,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颍川进发。
一路上,潘钰思绪万千,他深知荀彧之才非凡,若能说服其出山相助,不仅能为太原带来全新的发展思路,更能在这乱世之中,为自己寻得一位志同道合的谋士。高顺骑在马上,神色冷峻,目光不时扫视着四周,确保队伍的安全。陷阵营的士兵们纪律严明,虽身着便服,但举手投足间仍透着精锐之师的气势,步伐整齐,默默跟随在潘钰身后。
数日后,他们终于抵达颍川。颍川城热闹非凡,街道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潘钰并未急于寻找荀彧,而是先在城中寻了一处隐蔽的客栈落脚,安顿好众人。待一切安排妥当,他才与高顺一同,按照之前打听到的线索,前往荀彧常出没的地方。
他们先是来到颍川的学府,只见莘莘学子们或诵读经典,或高谈阔论。潘钰与高顺漫步其中,装作求学之人,向学子们打听荀彧的消息。然而,一连询问了数人,得到的答复皆是荀彧近日行踪不定,难以寻觅。
但潘钰并未气馁,他与高顺又在城中四处打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终于,在一家书肆中,他们得知荀彧近日常去城外的一处山林中静思。潘钰听闻,心中大喜,当即决定次日一早便前往城外山林,务必见到这位心仪已久的大才。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潘钰和高顺便早早起身,简单用过饭后,快马加鞭赶往城外山林。山林间雾气弥漫,鸟啼婉转,他们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仔细搜寻着荀彧的踪迹。
终于,在山林深处的一处幽静溪边,他们看到一个身着素袍,手持书卷的身影,正是荀彧。潘钰连忙下马,整理衣衫,恭敬地走上前去,高顺则牵着马匹远远站定,警戒四周。
潘钰走到荀彧身前,深施一礼,说道:“久仰荀先生大名,在下潘钰,特从太原远道而来,盼与先生一叙。”荀彧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如水,打量着潘钰,微微点头示意他坐下。
潘钰诚恳地向荀彧诉说了太原目前的状况,包括百姓赋税之苦、商路不畅以及边防隐患等问题,言辞间满是忧虑与关切。荀彧静静地听着,时而微微皱眉,待潘钰说完,他轻轻放下书卷,缓缓开口:“欲治太原,需多管齐下。赋税一事,可向朝廷陈明利害,以缓征、减征之法,休养生息,待百姓富足,日后税源亦会更广;商路需建立完备的护卫体系,不仅要剿匪,更要设立关卡巡检,保障商人安全;边防则可与周边势力互通有无,以贸易换和平,同时强化军事训练,恩威并施。”
潘钰听得入神,心中对荀彧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可荀彧并未应允出山。潘钰无奈先行返回客栈,此后他又两次前往山林拜访荀彧。第二次,他带去了太原百姓生活的详细资料,希望能让荀彧更全面了解太原困境;第三次,他向荀彧阐述自己对未来的规划,表达自己为百姓谋福祉、为大汉稳固江山的决心。
这一次,荀彧眼中终于泛起波澜,潘钰见状,当即跪地恳请:“先生大才,太原百姓渴望安宁,大汉江山亦需栋梁,恳请先生出士助我一臂之力!”荀彧深受感动,连忙扶起潘钰,单膝跪地,恭敬道:“承蒙主公厚爱,荀彧愿效犬马之劳!”
自此,潘钰得荀彧相助,太原治理之路又添坚实助力。回城途中,潘钰与荀彧相谈甚欢,高顺及陷阵营将士们看着自家主公得偿所愿,也都士气高涨,他们深知,在主公与荀彧的携手努力下,太原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潘钰和荀彧一路畅谈,不知不觉已离并州太原不远。一日,他们途径许家庄,听闻此地有一员猛将许褚,力大无穷且为人豪爽。潘钰心中一动,如此虎将,若能招致麾下,不仅可为自己增添护卫,更能在未来的征战中发挥巨大作用。
于是,潘钰一行人来到许家庄。庄中百姓听闻有贵客到访,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许褚得知后,连忙大步走出家门相迎。只见他身材魁梧,满脸虬髯,气势非凡。
潘钰满脸笑意,快步上前:“久闻许壮士大名,今日路过宝地,特来拜访。”许褚爽朗大笑:“哈哈,贵客临门,快请进!”众人走进庄内,分宾主落座。
潘钰与许褚交谈一番后,见他为人正直,心中越发喜爱,便开门见山地说:“许壮士,我观你武艺高强,忠肝义胆。如今我正为并州太原的事务操劳,身边正缺像你这样的勇士为护卫,不知壮士可愿意?”许褚微微一愣,沉吟片刻道:“此事重大,容我考虑考虑。”
潘钰点头表示理解,便与荀彧在庄中耐心等待。仅仅三刻钟后,许褚大步走进屋内,“扑通”一声跪地,高声道:“主公在上,许褚愿追随您,效犬马之劳!”潘钰大喜过望,连忙扶起许褚。
随后,一行人继续踏上返程之路。有了许褚加入,队伍的气势更盛。一路上,许褚与高顺时常切磋武艺,交流心得,彼此惺惺相惜。荀彧则与潘钰商讨着接下来治理太原的诸多细节,从完善地方行政制度到规划农业发展,事无巨细。
终于,他们顺利回到并州太原。城中百姓听闻太守归来,还带回了两位大才,纷纷涌上街头相迎。潘钰看着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感慨,他深知,在荀彧、高顺、许褚等人的辅佐下,
回到并州太原后,潘钰对荀彧的才能深信不疑,果断将太原的治理重任放心地交到了他手中。他还从军中精心挑选出八百玄甲步兵,郑重其事地交给许褚统领,命其贴身保护自己的安全。
荀彧领命后,迅速投入到治理太原的工作中。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荒芜已久的土地。太原历经战乱与灾荒,不少田地无人耕种,杂草丛生。荀彧亲自带着下属,走遍太原的各个角落,勘察荒地的分布情况。
为了鼓励百姓开垦荒地,荀彧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凡是愿意参与开垦的农户,三年内可免交赋税,官府还会提供种子和农具。消息一经传出,太原百姓纷纷响应,一时间,田间地头都是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
然而,开垦荒地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些荒地地势复杂,水源匮乏,百姓们尝试多次都难以灌溉。荀彧得知后,召集了城中的能工巧匠,一同商讨解决办法。经过反复研究,他们决定挖掘沟渠,将远处的河水引入荒地。
在挖渠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人手不足的问题。许褚得知后,主动请缨,带领着玄甲步兵加入到挖渠的队伍中。士兵们纪律严明、干劲十足,在他们的带动下,百姓们的积极性也被彻底激发出来。
潘钰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欣慰。他时常与荀彧、许褚等人交流,了解各项事务的进展情况,同时也听取他们的建议。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荒地逐渐被开垦成肥沃的良田,粮食产量日益增加,太原百姓的生活也逐渐稳定富足起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原在荀彧的治理下,愈发繁荣昌盛,成为了乱世中一方难得的乐土,潘钰也在这片土地上,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宏大目标坚实迈进。
在并州太原日益繁荣之时,大汉朝廷却陷入了愈发荒诞的泥沼。汉灵帝刘宏愈发骄奢淫逸,对朝政彻底丧失兴趣。
他大肆修建宫殿园林,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断增加赋税,百姓苦不堪言。工匠们夜以继日地劳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为打造出令刘宏满意的奢华宫殿。宫殿内部装饰得金碧辉煌,每一处细节都极尽奢华之能事,珠宝玉石镶嵌其中,光彩夺目。
刘宏还在后宫中设立了各种奇特的玩乐场所,与宫女们整日嬉戏打闹。他让宫女们身着薄纱,在酒池肉林间穿梭,自己则沉醉其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为了追求更多的刺激和新鲜感,他甚至别出心裁地让狗与官员们一同上朝,朝堂之上一片混乱,官员们敢怒而不敢言。
朝堂的混乱让奸佞之臣有机可乘。十常侍之首张让联合其他宦官,把控朝政大权,卖官鬻爵,大肆敛财。只要有钱,无论品行和才能如何,都能在朝廷中谋得一官半职。正直的官员们纷纷遭到排挤打压,朝堂之上乌烟瘴气,政治黑暗到了极点。
各地的刺史、太守们见朝廷如此腐败,也纷纷效仿,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们不仅要承受繁重的赋税,还要面对官员们的盘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的农民起义如星火燎原般爆发,黄巾军余部再次集结,还有许多新的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他们打着推翻腐朽朝廷的旗号,四处攻城略地。
而此时的刘宏,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享乐世界里,对天下大乱的局势浑然不觉。他依旧不断地从各地征收奇珍异宝,充实自己的宝库,丝毫不在意百姓的死活和国家的安危。
消息传到并州太原,潘钰与荀彧等人忧心忡忡。潘钰深知,大汉朝廷的腐朽已经深入骨髓,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天下必将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他与荀彧等人商议,决定一方面加强太原的防御力量,训练士兵,储备粮草,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朝廷局势和各地起义军的动向,寻找机会,或许能在这乱世之中,为百姓谋一条出路,为大汉江山的稳固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