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汉学界的宋诗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创新之处

本书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其创新性:

第一是首次较为全面系统梳理北美汉学界宋诗研究的学术史。国内学界对北美汉学界宋诗研究的成果的引介极为零散,无法全面客观反映北美汉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本书将全面系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试图梳理其发展脉络,勾勒其演进史。

第二是较为深入探讨北美汉学界宋诗研究的主要特征与范式方法。诸多相关成果尚停留在简单的转述阶段,对其内在机制、话语模式、考察范式与研究方法缺少观照,而这正是海外汉学最具价值所在,本书试图对此开展行之有效的探索。

第三是引进、介绍与考察一些尚未引起学界充分关注的汉学成果。如《欧阳修的文学创作》《苏轼人生中的言、象、行》《漂泊江湖:南宋诗歌与文学史问题》《北宋中期诗歌的社会流通——气与文人的修身》《石湖:范成大诗歌研究》《士大夫、乡绅、诗人:10—11世纪中国诗歌在士人文化中的角色》,等等。


[1] [美]梅维恒主编:《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马小悟等译,新星出版社2016年版,第370页。

[2] James M.Hargett,“Book Review of Stone Lake:The Poetry of Fan Chengda(1126-1193)”,Chinese LiteratureEssaysArticlesReviewsCLEAR),Vol.16(1994),p.152.

[3] 参见王立《与古人为友——施吉瑞教授的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天中学刊》2016年第6期。

[4] [美]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赵冬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5] 黄鸣奋:《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6] 刘洪涛、黄承元主编:《新世纪国外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文情报告》(北美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7] 张西平:《西方汉学十六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

[8] 顾伟列:《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国外传播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 宋柏年:《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10] 何培忠:《当代国外中国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1] 熊文华:《美国汉学史》,学苑出版社2015年版。

[12] 詹杭伦:《刘若愚及其比较诗学体系》,《文艺研究》2005年第2期。

[13] 杨乃乔:《路径与窗口——论刘若愚及在美国学界崛起的华裔比较诗学研究族群》,《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4] 徐志啸:《北美学者中国古代诗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15] 方笑一:《书籍史视域中的诗学阐释——读王宇根〈万卷:黄庭坚和北宋晚期诗学中的阅读与写作〉》,《中国比较文学》2016年第2期。

[16] 王丽娜:《欧阳修诗文在国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7] 饶学刚:《苏东坡在国外》,《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