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论
唐诗是国内古典文学研究的重镇,也是多年来欧美汉学界中国诗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以宇文所安为代表的唐诗研究在域外汉学界有着重要地位与影响,这很可能使不少海外读者产生“唐后无诗”的误解。与此同时,在“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念的影响下,宋词也常被不少人视为宋代文学之代表,这使得宋诗被“有意”忽视。部分西方汉学家也注意到宋诗研究相对薄弱,如美国汉学家傅君劢(Michael A.Fuller)在《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中指出,“在某种意义上,相比于唐诗,学者们对宋诗的知识是相当不足的”;[1]另一位美国汉学家何瞻(James M.Hargett)更是直言,除了苏轼、陆游等著名诗人之外,“宋代诗人的辉煌成就依然被严重忽视,在西方世界尤其如此”[2];加拿大汉学家施吉瑞(J.D.Schmidt)也极力反对“唐后无诗”说,试图为唐后诗(包括宋诗)正名[3],并竭力“发掘”唐诗之外的中国诗歌。正是由于洞察到海外对宋诗的认识与理解相对不足,为弥补这一缺憾,近百年来,在欧美汉学界已有相当数量的汉学家潜心钻研、勤耕不辍,努力向欧美读者引介和传播宋诗。作为继唐诗之后中国诗歌又一座高峰的宋诗,以与“唐音”相异的“宋调”,在中国文学史上自成一格,独具魅力。正如美国汉学家刘子健(James T.C.Liu)在《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China Turning Inward:Intellectual-Political Changes in the Early Twelfth Century)一书中所指出的:“唐诗是公认的黄金时代的完美结晶,而11世纪的宋诗则是唐诗当之无愧的继承者。宋诗的形式和内容都臻于成熟,其风格与唐诗多有不同而二者同样杰出,双峰并峙”。[4]也正是基于此,近百年来,宋诗逐渐成为海外汉学的观照对象,海外学界的宋诗研究在中外文学关系史及世界诗学史上具有典范意义,尤其是北美汉学界在此领域耕耘逾百载,成果丰硕。本书拟对北美汉学界的宋诗研究予以全面系统的引介与较为深入的分析,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他者”的镜鉴。